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以“营商”软环境打造“赢商”强引力 ——吐鲁番市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丹妮
初冬的吐鲁番,并未因气温下降而放缓发展的节奏。各大工业园区内,项目建设的热潮依旧涌动,生产车间的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处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发展气息。这幅热火朝天的图景背后,是近年来吐鲁番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深耕政务服务改革、激活金融服务效能,用 “营商” 换 “赢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全速疾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信用筑基,营商环境提质升位
“从企业落户到项目推进,各项审批流程高效顺畅,为我们大幅缩短了建设周期,得以快速投产达效。”粤新绿色(新疆)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勇深切感受到了吐鲁番速度与效率。这家于2024年引进的企业,在落地一年内,依托本地高效的政务服务,迅速构建起新能源装备制造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了风电产业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制造,为吐鲁番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企业的认可,源于吐鲁番市在信用体系建设上的持续加码。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信用信息处理平台建设,拓宽数据归集渠道,整合政务、市场、社会等多领域信用数据,并优化流程以提升数据审核与更新效率。同时,聚焦企业关切,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全力推进信用修复“一网通办”,通过建立覆盖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协同修复机制,简化流程、明确时限,推动信用修复从“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
扎实的工作带来了显著的成效。据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吐鲁番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从2023年的第261名大幅提升至目前的第97名,位居全疆第3位。
改革赋能,政务服务高效便捷
优化营商环境,最终目的是为了惠民利企。我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主题内事项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个流程、一口出证,将关联性强、办事频率高的多个事项集成整合,提供套餐式、主题式服务。目前,已根据自治区统一部署,推进“新生儿出生”“涉企不动产登记”等18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线上线下融合运行,累计办件量已达51192件。
在追求便捷高效的同时,服务更显人文关怀。为方便残疾人群体,我市在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的同时,充分考虑部分残疾人网络操作不便的现实困难,各乡镇(街道)依然保留线下申请窗口,确保“全程网办”精准覆盖,“线下通道”温暖并存,实现了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此外,我市积极拓展政务服务半径,已与湖南省长沙市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并与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一团建立兵地帮办协办机制。通过在实体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专项窗口、在新疆政务服务网设立专区,目前可支持长沙市186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打破了地域阻隔,畅通了便民便企的“最后一公里”。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沃土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吐鲁番市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通过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吐鲁番葡萄沟景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新疆文旅的金字招牌,每年吸引千万游客前来观光。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吐鲁番市分行以提升文旅金融服务质效为着力点,在葡萄沟内推出“金融夜巴扎”活动,通过“文旅+金融”深度融合模式,带动更多居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金融夜巴扎”通过金融需求精准高效对接的服务模式,推动葡萄沟景区形成集“吃、住、购、游、娱”金融服务于一体的文旅消费新生态。截至目前,该活动已成功举办6期,各金融机构与景区内投资商、创业者、商户等达成合作意向1651万元,完成授信1097.8万元,实际放款1008.4万元。此外,各金融机构还在景区设置了3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布放了21台支持外卡受理的POS机和35个人民币现金兑换点,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截至10月底,全市各金融机构累计走访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 4.68 万家,形成推荐清单内获得授信企业10092 家,推荐清单内获得授信企业达10092家,授信金额68.45亿元,实际发放贷款58.48亿元,有力护航了小微企业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