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风景线丨“小组团”撬动大产业 河北援疆深耕巴州结硕果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 通讯员 李栋
6月底,河北巴州产业园区内一派繁忙景象: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满载货物的车辆往返穿梭。车间里,崭新的光伏组件、支架正在紧张组装;农产品精深加工流水线上,焉耆辣椒、番茄鲜艳如火,即将变身为畅销国际的调味珍品。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见证着第十批河北援疆干部人才以“小组团”模式推进产业援疆的生动实践。
河北巴州产业园区是河北省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共建的产业援疆示范园区。2023年4月底,9名第十批河北援疆干部来到这里,肩负起产业援疆的使命。园区党政一把手及“一办五局”业务专干均由援疆干部担任,通过“小组团+共建+托管”的机制创新,释放出强大发展动能。预计2023至2025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三年间分别增长25.7%、57.3%和3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依次为35.3%、37.0%和35.0%。
2025年2月,工人在河北巴州产业园区内的巴州鸿晟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作业。陆峰 摄
为让企业“轻装上阵”,河北省累计投入援疆资金超1.5亿元,在河北巴州产业园区精心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绿色装备产业园,新建20栋标准化厂房及完备的生活设施,实现“拎包入住”。2023年以来,9家企业入驻园区。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总经理张山感慨:“在园区跟在家一样,坚定了我们扎根新疆的信心!”
2023年7月,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制定《干部人才招商引资动态评比方案》,突破地域限制,在河北招商、在园区落地,与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7个园区建立深度共建机制,将“飞地经济”从纸面落到实处。
“两年间,我们共享招商信息645条,推动落地项目7个,助销农特产品8.6亿元。”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产业处处长、河北巴州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段朝阳说:“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人力,更是河北产业援疆真抓实干、助企惠企的理念,园区现已成为河北企业家来疆投资兴业的第一选择。”
产业布局,关键在于精准。河北巴州产业园区招商团队紧扣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与巴州“七大战场”,围绕新质生产力精耕细作,聚焦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建材三大主导产业链,绘制出10条子链招商图谱。
“缺什么招什么,短什么补什么。”河北巴州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局局长刘震说,园区目前围绕新能源装备新开工建设上下游项目16个,其中河北企业12家,尤其是海泰新能二期2GW光伏组件、支架项目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工艺。预计到2030年园区能够实现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到储电装备生产全覆盖;围绕辣椒加工装备制造,近期新落地项目7个,其中新疆奕森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台辣椒智能脱帽机项目即将竣工,园区争取在今年底完成从上游种植到中游初加工、再到下游流通利用的辣椒加工产业链建链。
在河北巴州产业园区,“速度”被赋予全新内涵。“真是‘河北速度’!”新疆金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院辉赞叹:公司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0天,130天就投产。园区9名援疆干部组成3个服务小组,全程为企业服务。
河北巴州产业园区更追求“项目投产即达效”,首创“首席服务官”制度,干部身兼“服务员”“保障员”“推销员”三重角色。面对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园区主动作为,组织银企对接会缓解融资压力,召开专场招聘会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策划推介会拓宽企业销路。沃沐豪(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空气源热泵项目投产当天即获得3笔订单,该项目同时解决了园区企业冬季清洁取暖成本高的问题,实现多赢。
从茫茫戈壁到厂房林立,从风沙肆虐到绿电涌动,河北援疆“小组团”如坚韧的胡杨,深植巴州发展的土壤。当光伏铺满广阔的沙漠,当辣椒深加工的香气弥漫车间,河北与巴州共同孕育的产业之花,正为这片热土注入蓬勃不息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