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福”日子比蜜甜(二):妙手仁心“毛医生”
继续来关注系列报道《“杏”“福”日子比蜜甜》。2022年的时候,湖南省援疆医疗队的医生为一位94岁的维吾尔族老奶奶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老人醒来后激动不已,因为不知道医生姓什么,她就说“谢谢‘毛医生’,你们是毛主席家乡来的医生,是党派来照顾我们的。”2023年5月,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进疆,接过接力棒,成为新的“毛医生”,他们决定打造红石榴·湖南援疆“毛医生”医疗队品牌,让“毛医生”的医术和美名长留新疆。
郴州市第十批援疆工作队队员 托克逊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王勇:白天不要给她睡,白天她要睡觉就叫醒她。一直叫醒她,跟她讲话,给她晚上睡,慢慢调整过来。
这天清晨,刚刚完成交接班的援疆医生王勇循例来到住院部查房,叮嘱患者和家属一些注意事项。眼前这位患者名叫杨金莲,几天前因为车祸入院,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郴州市第十批援疆工作队队员 托克逊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王勇:当时患者的情况就是一个深昏迷状,一个濒死状态。家属的话来的时候也非常急,然后一来第一句话就是转乌鲁木齐。
考虑到患者已经形成脑疝,一分钟都耽误不起,王勇当机立断,一面跟患者家属沟通,一面安排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家属 杨金秀:早就听说这个湖南医生,医术高得很。我们一听,行啊,我姐姐儿子说,就在这儿动手术。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术抢救,王勇和托克逊人民医院的同事成功清除了杨金莲的颅内血肿,挽救了一条生命。术后在ICU治疗了三天之后,杨金莲苏醒过来,转入普通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身体各项机能也在逐步恢复。
患者家属 杨金秀:那天说实话,要是送到乌鲁木齐,半路上就没有命了。湖南医生我也不知道他姓啥,但是医生态度也好,对病人也关心得很,真的把我姐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
患者家属 杨金秀:我姐姐手术做得太成功啦,血块我也看见了,多谢你。
郴州市第十批援疆工作队队员 托克逊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王勇:你们叫我们“毛医生”就可以啦,我们所有的湖南援疆医生都是“毛医生”。
入疆开展医疗援助工作以来,王勇迅速适应了托克逊的环境、气候,克服了语言障碍、地域差异等困难,规范了创伤性颅脑损伤、脑出血等病症的诊疗及手术流程,率先开展了颅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等多项临床实践,还与科室骨干医生签订“援疆医疗技术项目带教”协议,做好“传帮带”工作。
托克逊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主治医师 阿里木·艾尼: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开展两次的教学查房,一次的业务学习,经常会分享一些典型病例,让我们在这个专业技术上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还会在我们既往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新的项目、新的技术,也就是以前在我们医院没有开展过的一些手术。
除了在医院开展日常工作,郴州市第十批援疆医疗工作队还会定期下到各乡镇卫生院坐诊,前往村卫生室开展义诊。在博斯坦镇伯日布拉克村,村民听说援疆医生来了,纷纷前来看病问诊。
郴州市第十批援疆工作队队员 托克逊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曾维军:一般每半个月的话可能会组织医疗队,来到村里面进行一个义诊。就是给一些老年患者,或者是活动不便的患者看病。
托克逊县博斯坦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 艾甫力丁·力挺甫: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二级医疗机构以上的一些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郴州市第十批组团式医疗援疆队共九人,一名党政干部,八名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根据受援医院的需求,重点帮扶受援医院的心脑专科建设,旨在提升县域的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入疆以来,通过全方位调研,组团式医疗援疆队初步制定了一个三年行动规划,涉及“人才强基、学科强院、管理赋能、辐射带动、同心同向”五大行动。
郴州市第十批援疆工作队队员 托克逊县卫健委党组成员 县人民医院院长 洪顺涛:入疆半年以来,每一名专技人员带一名徒弟,落地一个技术项目,这是第一。第二就是新开展了十三项受援医院首例技术项目,而且在当地受到这个受援医院的医务人员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