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小言·天山e评丨虽无“老兵方队” 致敬从未缺席
侯辉
9月3日,中华儿女四海同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结束时,神州大地无数人热血沸腾地刷着“最帅天团”“最炫装备”,但也有不少人将礼赞献给了他们——那些颤巍巍起身敬礼的老兵,他们曾是80年前浴血守卫山河的“小战士”。
这场举世瞩目的阅兵式没有“老兵方队”。十年前,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300余名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抗战老兵组成的方队,乘坐敞篷车缓缓驶过天安门,那一幕许多人记忆犹新。十年过去了,这些抗战老兵的平均年龄已接近百岁,基于对他们身体状况的考虑,今年阅兵式取消了“老兵方队”。但这并非是对他们的遗忘,而是以一种更体贴、更敬重的方式,保护这些抗战精神的瑰宝。
虽无“老兵方队”,却有最高规格的致敬。我们从镜头里看见,在天安门观礼城楼上,国家领导人俯身与挂满勋章的6位老兵握手;直播镜头里,那些不再挺拔的背影、爬满皱纹的脸庞,与威武庄严的各军种方队、震撼世界的钢铁洪流交错闪现……这些令人动容的细节,也彰显了国家对老兵们的高度重视和崇高敬意。
虽无“老兵方队”,却有如愿的盛世。阅兵式上,被称为“中国排面”的仪仗司礼大队,以威武庄严的姿态,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崭新亮相的网络空间部队方队、信息支援部队方队,标志着中国在新兴领域的军事力量不断壮大;飒爽英姿的女队员组成的民兵方队,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未来感、科技感爆棚的反无人机方队、高超声速导弹方队等先进装备,展示着中国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些最硬的底气与安澜的河山一样,都是对那些昔日穿越烽火硝烟、今日已是期颐之年的老兵们最好的回应。
虽无“老兵方队”,却有最熟悉的旗帜。在这场展示中国新型作战力量的阅兵式上,土枪土炮时期的功勋战旗方队迎面而来。杨靖宇支队、刘老庄连、即墨城第一连……一面面鲜血染过的烈烈旌旗,仿佛在诉说着老兵们当年的英勇。
这场阅兵式没有“老兵方队”,但老兵的身影却无处不在。作为抗战大后方,新疆也布满了老兵的足迹。104岁的抗战老兵胡传兵佩戴着抗战胜利纪念章,在吐鲁番家中看着阅兵式直播,眼含泪光、隔空敬礼;99岁的抗战老战士苏惠南在乌鲁木齐家中,注视着威武的方队时,或许那远去的峥嵘岁月浮上心头。他们虽然没有亲临阅兵现场,更远隔千山万水,但在他们心中,年少时的铮铮足迹,早已与屏幕里的庄严步伐融为一体。
尽显国威的现代化士兵,与颤抖敬礼的老兵同频,犹如一场血脉与信念的赓续。80年前,老兵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取得了保卫祖国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拥有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但我们深知,和平与繁荣是老兵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军备如何更迭,他们的功绩都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被铭记。
今天没有“老兵方队”,但致敬从未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