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视线丨发挥代表作用 让南疆发展更好群众日子更甜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南疆大地,绿洲绵延,各族群众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携手奋进。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活这个棋眼是关键。
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活跃在南疆的各级人大代表,在助推南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破解难题、用真情凝聚力量,在田间地头、车间厂矿、社区村巷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他们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连心桥”,是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是参与基层治理的“贴心人”,为南疆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基。
文化为媒
织好民族团结同心结
“哒哒哒”……8月4日,在位于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阿热买里村的新疆尚美潮流服饰商贸有限公司车间内,缝纫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赶制的是艾德莱斯绸与苏绣工艺结合的新产品。将长城、牡丹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的中式童装裙,一经上市就卖成了“爆款”。
除了忙碌,车间还溢满着别样温情——公司的“中华元素风俗馆”内,50余件老物件在柔光下静静陈列,最近“上新”的青花缠枝纹瓷碗,吸引了许多员工在闲暇时间驻足观赏,“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见证啊!”大家感慨。
这些都是自治区人大代表、新疆尚美潮流服饰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不海力且木·赛买提的宝贝。在“万名代表进万家”宣讲活动中,她把各民族的生活印记搬进车间,打造了这个“中华元素风俗馆”。
“至今,中华元素风俗馆已接待各族群众7200余人次。”不海力且木·赛买提说,今后将继续收集相关物品,让各族员工在穿针引线间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温度,用带着烟火气的餐具、瓷器向更多人讲述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的故事。
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主体建筑以“连体烽燧”为设计理念。樊志鑫供图
在尉犁县的广袤戈壁中,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引人注目——它形似“连体烽燧”,是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它将新疆2000余公里的长城资源精妙地呈现在5000平方米的空间内,通过现代科技与历史文物的交融展示,丝路烽烟的壮阔与戍边将士的英勇热血得以生动再现。
“以烽燧为代表的新疆长城资源,是家国天下最动人、最深切的精神印记。”自治区人大代表、尉犁县委书记李中华说,如今,“在家乡看长城”成为尉犁及周边群众最时髦的事,每个月有近万人次走进博物馆参观。只有让文化认同深植人心,才能凝聚起发展的磅礴力量。
产业铺路
特色枝头挂满致富果
自治区人大代表、伽师县黑莓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阿布都外力·卡地尔就居住在伽师县。他的家乡和大多数南疆县市一样,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着适宜林果生长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伽师县大力发展伽师瓜、伽师新梅产业,已初步构建了具备伽师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向农户统一提供种苗,并在农户种植和日常管护期间提供技术指导,林果成熟后,合作社根据市场价格统一收购,并出面与公司洽谈销售,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阿布都外力·卡地尔说,合作社不仅带动周边80户农户稳定增收,还为1000余人提供了季节性务工岗位,促进持续增收致富。
于田万亩玫瑰花竞相绽放。阿布都拉摄
向南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于田县的戈壁滩上正绽放着别样的花朵。大片沙漠玫瑰在风沙中摇曳生姿,紫红花瓣裹着阳光的味道,被制成精油、糕点、文创产品,走进全国市场。
这背后有着全国人大代表、于田县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干部如克亚木·麦提赛地的助力。“南疆的发展优势在资源、潜力在特色,唯有把产业做强,才能让发展的基础更牢、后劲更足。沙漠玫瑰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和于田县十分契合。”她说。
目前,如克亚木·麦提赛地正在积极推动羊脂籽米产业发展——通过成立库尔班·吐鲁木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种植水稻,并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带动周边乡村群众就业。
家站连心
“民情账”上写着幸福感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南疆地域辽阔,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人大代表们带着“泥土气”,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乌恰县吾合沙鲁乡吾合沙鲁村的代表联络站里,墙上的“民情台账”记得密密麻麻。从牧民定居点走访回来的全国人大代表、吾合沙鲁村村委会主任哈能比·阿依萨翻开台账,又为一条诉求“销账”:“哈萨克族老人吐尔逊的慢病用药送上门了。”
“让联络站真正成为听民声、解民忧的‘百姓之家’。”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万名代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中,她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累计收集群众诉求和建议20余条,帮助解决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实际问题30余件。
如今,两个标准化代表家站成了村里解决问题最多和笑声最多的地方。
8月5日,焉耆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儿科诊室里,自治区人大代表艾力哈木·吾甫尔正在给患儿听诊。
“我始终关注儿童健康、基层医疗事业的痛点、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说。
在调研视察中,艾力哈木·吾甫尔常常听到乡村百姓的声音,“希望孩子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医疗资源”。于是,他向院领导提出建议,发起“基层儿科医生结对培养计划”,组织专家定期下沉,通过带教查房、技能培训,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了20多名能够独立接诊的儿科骨干。
“看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我更加确信:守护好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就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他坚定地说。
活跃在南疆大地的各级人大代表还有很多,他们就像一棵棵坚韧的胡杨,把根深深扎进这片土地。当实干担当的足迹连成线、织成网,当为民代言的声音汇成歌、聚成火,南疆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必将愈发壮阔,各族群众的幸福日子一如塔里木河的春水,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