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榜样】脱贫路上的创业带富先锋
脱贫路上的创业带富先锋
——记全国劳动模范、吐鲁番市诚信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信

6月29日,罗信给合作社社员现场指导大棚葡萄的修剪及管理技术。吐鲁番融媒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罗信(左一)、艾合买提· 阿不力米提在天安门广场合影。(本人供图)
吐鲁番融媒中心讯(记者 谢懂飞)“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感到方向更明了、心气更足了,干事创业的动力也更强了。我会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11月24日,在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后,吐鲁番市诚信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信激动地说。
从一名外来打工者到留在吐鲁番的创业者,从承包土地种大棚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成为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20多年来,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罗信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1993年,罗信从四川来到吐鲁番,在一家化工厂打工。1999年,化工厂搬迁去了哈密,罗信决定留在吐鲁番创业。2005年,吐鲁番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罗信得知后,和5户农民一起在高昌区亚尔乡(现亚尔镇)承包了300多亩地,开始尝试种植大棚蔬菜。
当时,设施农业在吐鲁番还是个新生事物。对罗信这个“门外汉”而言,不懂技术、没有市场是他面临的巨大难题。政府部门的帮助和引导,给了罗信很大的帮助,更坚定了他种好大棚的信心。通过参加培训、查阅书籍等方式,罗信掌握了一定的大棚蔬菜种植管理技术。他边干、边学、边总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致富经”,初步尝到了发展设施农业的甜头。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0年4月23日,一场大风引起的火灾让罗信陷入了绝境。当时,他承包的136个大棚被大火烧毁,损失惨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罗信不仅没有倒下,还积极帮助鼓励其他受灾农户振作精神、抗灾自救。在他的带动下,当年9月,村里的设施大棚就恢复了生产。
“那场火灾造成的损失太大了,要不是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我们怕是很难翻身了。后来,不管再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记着一句话,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没有什么坎是迈不过去的。”罗信说。
吐鲁番良好的光热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当地发展设施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凭着个人的辛勤付出,罗信的大棚蔬菜越种越好,一家人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说起这些年的奋斗史,罗信感慨地说:“我们算是赶上了好时代,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多赢
2011年,怀着“把吐鲁番的冬季蔬菜做出个样子来”的梦想,罗信注册成立了吐鲁番市诚信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承包了村里的2300多亩地,建起683座大棚种蔬菜,实现了每年给乌鲁木齐等地市场供应蔬菜上万吨的目标。
创业初期,罗信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培训管理等方式,实现了合作社的稳步发展和增收。他说:“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了多赢局面。通过合作社的前期投入,带动农户发展,农户加入合作社,通过自我管理提升生产效益。就是这样一种循环模式,不但提高了吐鲁番农产品的产销能力,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为使蔬菜及时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合作社和30多辆运输车达成长期协议,确保销往乌鲁木齐、昌吉的蔬菜当天送达,在克拉玛依、石河子等地市场销售的蔬菜也不超过12个小时。
秉持“用心做事、诚信做人”的原则,罗信真诚对待每一个客户,用心照顾每一个农户。他说:“开拓市场不容易,每一个客户都是我们的‘活广告’,只要我们稳扎稳打,种植好蔬菜,就会有更大的市场。”
如今,合作社建起了采摘科普观光区,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不同的风景、品尝到不同的特色瓜果,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学生和技术人员到这里参观、游玩、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3年,吐鲁番市诚信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蔬菜标准园示范基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合作社”。
大家互帮互助才能一起脱贫致富
一个人富不叫富,村民共富才幸福。随着合作社的生意越做越大,罗信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罗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助力群众脱贫攻坚。作为高昌区有名的致富带头人,他经常到吕宗村、加依村、艾丁湖镇等地参加技术培训,为当地农民提供种植、销售等方面的技术指导。而作为自治区科技厅选派到南疆喀什地区扶贫的“三区人才”,他还多次到喀什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和服务,为当地培训种植户240户、技能人才300多名。
2019年3月,罗信个人出资4万元,从吐鲁番拉运5万多株菜苗送往1500公里外的喀什市。他带领技术员一起栽种管理近3个多月,为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
“农民在土地里刨食不容易,‘单打独斗’更不行,要学会抱团取暖。就像脱贫攻坚一样,大家互帮互助,才能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罗信说。
农忙时,罗信总是主动和村委会联系,让他们找一些困难家庭的村民到合作社采摘蔬菜,增加收入。几年来,合作社先后为附近吕宗村、加依村、色依迪汗村、亚尔贝希村的上万名村民提供过打工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增加收入。
高昌区红星片区管委会加依村村民热孜万古丽·吐尔逊说:“我经常到合作社采摘蔬菜,一个小时15元,一天能挣100多元。工作也不辛苦,工资当天就结算了。”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让我感触很深。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胜利在望的关键之年,我一定会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充分发挥劳模精神,不断发展壮大农业合作社,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奋斗新时代、建功新时代。”罗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