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布拉克村:红色沃土为基,奋力书写“铸牢”实践新篇章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热合拉
11月4日,走进高昌区葡萄镇布拉克村,红石榴文化广场上村民们在悠闲漫步;村史馆内参观者驻足端详,特别支部陈列馆中讲解声娓娓道来……一幕幕生动场景,勾勒出这个村庄以红色资源为纽带、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图景。

布拉克村村史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近年来,布拉克村深入挖掘红色历史,修缮了解放军进疆第一桥,建成特别支部陈列馆、村史馆和红石榴文化广场等一系列红色教育场所,形成了集参观、学习、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这些场馆每年吸引数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已成为当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地之一。
2021年,布拉克村与湖南韶山村结为“党建友好示范村”,并以此为契机,创新发展“红色庭院、红色校园、红色书屋、红色走廊、红色支部、红色讲堂”六个红色载体,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乡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其中,投资10万元建成的布拉克村中共韶山特别支部陈列馆凭借其丰富详实的史料展陈、生动直观的教育形式以及深刻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被命名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现场教学点”,进一步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旋律。

布拉克村红石榴文化广场。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通过参加红色文化活动、参观村史馆,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各族群众的共同奋斗。”该村党员库尔班·祖农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会继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红色基因传承的根基在青少年,布拉克村深刻把握这一核心,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基础性、长期性任务抓实抓细。在具体实践中,布拉克村聚焦青少年群体的筑基工作,主动与辖区内的洋沙中学深化校村协作,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文化活动,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红色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通过参加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学习红色文化,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努力学习,报答祖国和人民。”洋沙中学学生如克亚古丽·斯坎达尔感慨地说。

布拉克村党支部领办的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源。布拉克村始终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该村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富硒葡萄资源,通过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发展葡萄产业,打造“福兮康”特色品牌,年均销售鲜食葡萄近5000吨,在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红色资源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融,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布拉克村的实践正是这一要求的生动体现。如今,布拉克村的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编织着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美丽图景。
布拉克村第一书记马建山表示,下一步将以红色资源为纽带,主动与韶山村做好深度对接,重点推进“红色电影院” 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红色教育载体,以更多元、更深入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