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谈铸牢 | 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力谱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吐鲁番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孙长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吐鲁番市农业农村局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有形、有感、有效”为抓手,统筹推进民族团结与农业农村发展,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化农村改革,强化科技支撑,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注入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
一、聚焦“有形”,夯实思想根基,凝聚团结向心力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以实践行动巩固认同。一是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方向。坚持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高度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坚决守牢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准确把握地区特点,站稳人民立场,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新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深化理论教育,筑牢根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全过程,局领导带头学习,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入人心。三是走好群众路线,凝聚人心。坚持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更大勇气、更实举措深入群众,知民情、顺民意,使农业农村发展实践紧密贴合民心,让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幸福生活就在身边。
二、聚焦“有感”,建设和美乡村,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时代“三农”工作,通过改善环境、培育文化、融合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提升,让民族团结可知可感。一是改善人居环境,共建家园。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高标准打造南门社区、布尔加依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域推进村庄清洁、农村改厕、污水垃圾治理等“六大行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二是培育文明乡风,增强认同。以“三农”视角引领文化创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和文明新风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农民丰收节”、村BA、村超、“美羊羊”大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发挥其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作用,使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纽带。三是推动融合发展,增进交融。着力营造“润”的文化环境,培育乡村新业态,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休闲旅游精品,支持农民发展民宿、农家乐,培育壮大以吐鲁番葡萄、哈密瓜、黑羊等为代表的区域公共品牌。同步营造“润”的科技环境,实施人才培育计划,培养骨干人才和“头雁”,打造科技助农新高地。
三、聚焦“有效”,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坚持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以产业振兴带动民族团结,以改革发展促进成果共享。一是做强特色产业,联动发展。深入实施农业稳市战略,坚持“特色、有机、高端”方向,发展壮大葡萄、西甜瓜、特色畜牧业、肉苁蓉、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围绕葡萄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全国唯一集“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吐鲁番葡萄酒”等地标于一体的葡萄产业集群,构建各民族共建共享的发展共同体。二是夯实民生基础,促进增收。以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科技服务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共享成果。拓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切实体现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后,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统揽,推动民族团结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团结与振兴互促共进、发展与民心同频共振的新路子,奋力谱写民族团结、产业兴旺、乡村和美、人民幸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