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风华映火洲 代表共话新时代新疆故事——吐鲁番市人大代表讲新时代美丽新疆故事座谈会发言摘登
9月18日,吐鲁番市召开人大代表讲新时代美丽新疆故事座谈会。9名来自各行业领域的人大代表结合履职经历,生动讲述吐鲁番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等方面的亮眼成就。从产业升级到乡村振兴,从基层医疗提升到民族团结实践,代表们用鲜活案例展现70年来吐鲁番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彰显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现将各级人大代表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人大代表偌尔布亚·斯依提:赞70年辉煌成就 看火洲壮美画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实现从落后到进步、从贫瘠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跨越,绘就了社会和谐稳定、经济蓬勃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生态持续向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确立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新疆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截至2025年,新疆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达180件,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为社会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2024年,新疆GDP达20534.08亿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稳步提升。
70年来,新疆经济发展实现历史跨越,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1955年自治区成立时,地区生产总值仅12.31亿元,2017年迈过万亿元门槛,2024年突破2万亿元。当前,新疆油气生产当量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截至2025年7月,电源总装机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占比约60%,成为第一大电源。2024年,全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351.1亿元,同比增长21.8%;截至2025年9月1日,阿拉山口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5000列,有力促进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数字工厂、数字乡村项目落地,智能滴灌、无人矿卡、远程油田故障处理等技术广泛应用。三条“疆电外送”直流通道全面建成,2025年6月第三通道投运,电能输送至全国20多个省(区)市,戈壁上的风机和光伏板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吐鲁番立足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农业上,围绕葡萄、西甜瓜等“五大特色产业”推进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工业方面,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新能源等“五大主导产业”为核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文旅融合成效显著,2025年1至8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850.01万人次、旅游收入2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8%、22.36%,交河故城、吐鲁番博物馆、楼兰酒庄等文旅名片持续擦亮;生态保护上,实施《吐鲁番市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完成葡萄高效节水改造,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地表水水质连年居全疆第一。
新疆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生命力,证明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站在新起点,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依法履职尽责,为建设繁荣富裕、和美幸福的现代化吐鲁番贡献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整理)
自治区、市人大代表苗新茁:以行业视角讲好新疆发展故事 履职尽责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数据显示,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2%,达670万吨,就地转化率提升至42%,纱线产量持续增长,织机规模较2014年扩大38倍,纱线和粘胶产能位居全国前列,印染等后端环节加快补齐。目前,纺织业已成为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之一,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产业链贯通的转型升级。
吐鲁番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的发展是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生动缩影。我初到吐鲁番时,企业面临基础设施不足、人才短缺等困难。在各级党委、政府全方位扶持下,企业如今已具备先进生产设备与技术,并带动大量本地群众就业,为地方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来自纺织行业的人大代表,我始终牢记推动行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重任。2024年自治区两会期间,我与其他代表联名提出支持吐鲁番市纳入国家煤制油气战略保障基地、增加农民收入等五项建议;作为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围绕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意见建议,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同时,作为高昌区广汇社区代表联络站负责人,我经常走访群众、倾听民声,收集公共服务领域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被评为吐鲁番市第一批人大代表示范岗。
讲好新疆故事、传播新疆正能量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责任。作为自治区人大代表小组中联系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成员,我积极参加专题调研与座谈,在今年喀什举办的全国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大会、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暨纺织服装会上建言献策;8月参加中国社科院调研座谈会、自治区人大“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及“十五五”规划编制调研座谈会,代表纺织行业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言,将基层呼声和行业期盼转化为政策参考。在接待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大代表团考察时,我详细介绍了新疆纺织产业发展成就与营商环境,为促进两地合作搭建桥梁。
我牢记代表使命,持续深入选区履职,把代表职责与岗位工作深度融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助推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吐鲁番实践贡献力量。(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整理)
吐鲁番市人大代表阿斯也·阿力木:“杏”福花开映乡村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繁荣进步的历史跨越。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亲眼见证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各族群众生活越过越有滋味,幸福洋溢在田间地头、充盈在鼓起的钱袋子里,更融汇于彼此心手相连的深厚情谊。
吐鲁番素有“新疆第一春”的美誉,我们郭勒布依乡的杏花旅游便是文旅融合促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今年以来,郭勒布依乡立足本地资源,精心打造“杏”好有你系列主题活动,将杏花观赏与民俗展示、美食品鉴、互动体验有机结合,推出马戏表演、打铁花、烤全羊等16项特色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过46万人次。通过销售烤肉、杏干、土鸡蛋等农副产品,当地群众实现增收1150余万元,乡村旅游成效显著。
为持续放大“美丽经济”效益,郭勒布依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五一”期间,硝尔村芍药花海成为新晋旅游热点,单日游客量突破3000人次。奥依曼布拉克村组织村民前往阳光沙疗驿站学习民宿经营管理,推动土坯房改造为特色民宿,室内陈列葡萄干、民族刺绣等特产,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民俗文化与乡村生活。
喀拉阿什村的“老马调解员”马贵福在调解邻里纠纷时,既坚守法律底线,更注重情感沟通,他常说:“法律是准绳,但心贴心的交流才是化解矛盾的根本。”我对此深有感触。作为人大代表,沟通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化解基层矛盾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只有第一时间出现在群众需要的地方,实实在在为他们排忧解难,才能更好地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好局面。
履职过程中,我和其他代表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首位。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和多方协调,我们乡累计完成32公里沙土路的硬化改造,显著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铺设了35公里自来水管网,让清澈安全的饮用水流进了每家每户;安装了4000多盏路灯,照亮了村民夜晚回家的路。如今,孩子们放学路上的欢声笑语,老人们傍晚闲暇时弹起热瓦普的悠扬旋律,构成了一幅幅安居乐业的温馨画卷。
河东村的实践也给了我深刻启示。面对过去单纯销售鲜杏效益不稳定的情况,该村通过建设商业街、发展林下种植等多种方式,并依托“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成功带动了132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月平均收入超过3000元。听到村民高兴地说“现在的日子比熟透的杏子还甜”,这正是对我们发展成果最生动、最真实的诠释。
这些鲜活事例是党的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的真实写照,是郭勒布依乡两万多名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缩影。它们深刻表明,新时代新疆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也凝聚着新疆各族儿女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共同拼搏的汗水与智慧。
作为人大代表,我既是群众“传声筒”,更是政策“践行者”。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基层,把民声民意带上来、把好政策落下去,努力做好政策宣传员、群众服务员和发展推动者,和各族群众一道,让新疆的明天如杏花、芍药般愈发绚烂,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贡献基层力量。(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整理)
吐鲁番市人大代表阿力甫·依沙克:砥砺奋进七十年 天山南北展新颜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砥砺奋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全疆各族人民携手同心,用勤劳与智慧绘就了一幅幸福生活画卷。作为新疆东部的璀璨明珠,吐鲁番市在时代浪潮中焕发勃勃生机,书写着新时代的动人故事。
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吐鲁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蓬勃发展。2024年,在参加吐鲁番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活动时,我见证了诸多亮眼成果:在托克逊县,新疆嘉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蓬勃发展,总投资近30亿、占地1500亩,解决了700余人就业,践行“环境高水平保护、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在高昌区,新疆武晓新能源有限公司加快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以十几亿投资规模、几百吨大型设备,推动风电产业联动发展;火洲三文鱼养殖基地与恰特喀勒乡鱼草共生项目,在干旱区域实现了年产4000吨鲜鱼的养殖规模;鄯善县“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30平方公里土地上,几万座“定日镜”将光热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这些喜人的变化,让每一位吐鲁番人自豪。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是新疆70年发展成就的真实体现。新疆将超75%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教育、医疗等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各村均建起标准化卫生室,就业创业的门路更广,社会保障更扎实,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这些年来,吐鲁番的民主法治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小切口”立法,出台了《吐鲁番市婚丧事宜移风易俗规定》,构建了三级联动立法意见征集渠道,并设立了1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充分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这些举措,不仅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到民主决策中来,也为吐鲁番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自2015年吐鲁番撤地设市起,十年间,我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提出近20件建议,均获重视。如合理布局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议,推动了鄯善县在城区新建9所幼儿园。
70年成就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未来,我将始终牢记代表使命,紧密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建设美丽吐鲁番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吐鲁番篇章。(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丹妮 整理)
高昌区亚尔镇人大代表克力比努尔·牙生:小村之变映照新疆壮美画卷
自治区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实现了从土坯房到安居房、从单一农业到多元产业、从传统治理到智慧治理的历史性跨越。这一切成就的根本,在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产业升级方面,新城西门村依托“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体验”转型。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红石榴产业联盟”,建设葡萄干加工车间和电商基地,开发出30多种葡萄衍生产品。自2020年以来,该村农产品在湖南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农文旅融合蓬勃发展,精品民宿和农家乐带动全村388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帕丽旦·热西提经营的“新心湘印——阿娜尔小院”农家乐年收入超15万元,并吸纳5名村民就业。
在基层治理方面,新城西门村创新推行“一支部三中心”模式,将党组织服务延伸至每家每户。村警务室实现18项服务“一窗通办”,办理时间从3天压缩至40分钟。“党建小院”作为基层协商议事平台,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连续5年实现“零越级上访、零刑事案件、零大型事故”。
民族团结与对口援疆工作成效显著。2020年,新城西门村与湖南十八洞村结为“姐妹村”。湖南投入援疆资金2305万元,建成12个民生项目。两地密切互动,共同开展直播带货、延伸葡萄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红石榴文化广场成为重要文化地标,94对湘吐群众“结对认亲”,互嵌式生活促进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70年来,新疆民生福祉得到极大改善,在新城西门村得到具体体现。村民从出行靠毛驴车到柏油路通到家门,从看病难到村医上门服务。村医务室设备齐全,援疆医生定期义诊,14项基础医疗服务随到随办。基础设施升级带动返乡创业潮,“95后”村民古丽米热成为拥有5万粉丝的电商主播,44名返乡青年带动217人就业,“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扎根生长。村里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两代表一委员”纳入网格管理,通过入户走访、庭院恳谈会收集民意,有效解决葡萄销路、管网改造等民生问题,闭环办理机制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新城西门村的变迁是新疆70年辉煌成就的生动缩影,充分证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展现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实践伟力。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将继续扎根基层,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领域履职建言,为吐鲁番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整理)
高昌区人大代表西克热扎提·艾克然木:扎根火洲见证变迁 履职为民传递温情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帮助下,新疆实现了从贫穷走向繁荣、从落后迈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谋划新疆工作,确立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新疆各项事业守正创新、阔步前行。天山南北呈现出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崭新局面,新疆正坚定行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
我出生在吐鲁番,是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作为第四批内高班学生,教育惠民政策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求学期间,我深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更坚定了学成归来建设家乡的决心。2010年回到吐鲁番后,我在多个岗位历练,亲眼见证家乡巨变:土坯房变楼房,优质教育人人可享,看病不再跑外地,社会始终安定祥和。这些变化让我深刻体会到,新疆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作为少数民族干部,我的成长始终沐浴着民族团结的温暖。在文旅战线工作期间,我亲历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吐鲁番的落地生根。我们积极推进A级景区创建,培育星级酒店和精品民宿,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杏花季、桑葚季、群众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了群众生活,增进了民族团结。与兵团联合开展的社火巡游等活动,展现了民族交融、兵地融合的生动景象。通过坎儿井普查、非遗展演、红色文艺节目排演等工作,有效传承了历史文脉,赓续了红色基因。今年葡萄节期间,巡游活动吸引5万余人参与,线上观看量超过150万人次,充分展现了吐鲁番的活力与魅力。
2024年当选人大代表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代表”二字的千钧重量。在走访调研中,我发现辖区妇女热心文化活动、善于调解邻里纠纷,便提议组建“红星大姐”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的300余人,这支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队伍不计报酬,深入街巷庭院,用“拉家常”方式宣讲政策,在家风建设和环境整治中作表率,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促和谐,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我围绕家庭教育、青少年成长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各乡镇建成10余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帮助众多家庭纾困解难,营造了注重家风、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我深知,人大代表是责任,要时刻把群众呼声带到会场,把党的温暖送到万家。新疆70年的辉煌,是党领导下的发展与稳定篇章。站在新起点,我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我将继续扎根基层,履行好代表职责,为新疆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加帕尔 整理)
鄯善县人大代表买合木提·毛沙: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 展现连木沁发展新貌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吐鲁番撤地设市10周年。作为一名来自鄯善县连木沁镇的人大代表,能在此交流分享新时代美丽新疆的发展变迁及家乡的发展故事,我的心中满是激动与自豪。
70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如今的新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我们连木沁镇也紧跟时代步伐,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发展画卷。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今年上半年,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核心任务,我们组织人大代表深入一线,到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查看村容村貌提升成效,到产业项目一线监督工程进度与质量。代表们带着群众的呼声调研,带着发现的问题反馈,为镇党委科学决策提供了扎实的民意支撑和数据参考,让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更实。
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今年以来,我们两次召开大会,凝聚代表智慧和力量,助力破解全镇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议案建议办理上,紧盯群众关切,今年已督促交办并回复镇人代会议案建议36件,配合县级部门办理 2 件,做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面对群众最关心的葡萄销售难题,人大代表主动担当作为,不仅拓宽了葡萄销路,更提升了连木沁镇葡萄的知名度,让“丰收果”成为“增收果”。
民生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更是落脚点。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人大代表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 放在心上。例如,通过大力推动葡萄高效节水项目实施,实现了节水增产;全程做好汉都夏村防渗渠建设等项目的监督,确保民生工程惠及群众。同时,主动承担起化解矛盾纠纷的责任,去年成功化解纠纷32起。
为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今年我们开展培训3场、座谈会2次,组织代表系统学习法律法规和履职技能。同时,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代表深入一线,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我们还按“六有”标准建成1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定期进站接待群众,让联络站成为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新时代的新疆充满希望,新时代的连木沁镇活力满满。我们既是新疆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创造者。未来,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在乡村振兴、民生改善与社会稳定中讲好连木沁镇故事,为建设繁荣富裕、和美幸福的现代化吐鲁番积极贡献力量。(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丹妮 整理)
鄯善县人大代表海丽其古丽·约麦尔:深耕基层七十载 铸就医疗新标杆
鄯善县鲁克沁镇中心卫生院走过的70年,是一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奋斗历程,也是新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鄯善县山南两乡两镇区域医疗服务的核心枢纽,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卫生院逐步成长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技术过硬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切实守护着近十万各族群众的健康福祉。
回首建院之初的1956年,卫生院仅有十几间土坯房和少量医护人员,医疗条件十分简陋。经过几代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卫生院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94年,新建的两层门诊部和住院部投入使用,医疗环境得到初步改善。2017年,在鄯善县委、县政府和湖南援疆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鲁克沁镇山南医疗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推动卫生院发展迈上新台阶。
如今,卫生院业务用房总面积达1.3万余平方米,行政与临床科室扩展至26个,整体诊疗条件和院容院貌实现跨越式提升。卫生院先后引进螺旋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显著提高了疾病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率,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小病不出镇”的目标基本实现。
人才队伍建设是卫生院发展的关键。目前,全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74名,开放床位150余张。通过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卫生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推动下,卫生院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三级远程会诊全覆盖,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同时,通过内部培训、外派进修、援疆专家“传帮带”等多种方式,医务人员专业素质持续提高。卫生院在巩固基础医疗的同时,积极发展120急救站、中医康复科、血透室等特色科室,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鲁克沁镇中心卫生院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在此过程中,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为推动卫生院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驻镇县级人大代表提出将卫生院提升为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议,经过多年努力,最终在湖南衡阳的援助下得以实现。2024年,各级人大代表继续关注卫生院发展,提出新的意见建议,为推动这一基层医疗标杆单位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七十年砥砺奋进,鲁克沁镇中心卫生院在服务群众健康的实践中不断成长。作为人大代表,我将继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为“健康新疆”建设贡献力量。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卫生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必将更好地守护各族群众健康。(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整理)
托克逊县夏镇人大代表努尔比亚·沙拉木:从戈壁荒滩到活力新城的美丽蝶变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托克逊人,我满怀激动与自豪,向大家讲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风雨兼程,托克逊从昔日“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发展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昔日土坯房、毛驴车的景象已成记忆,如今整齐的安居房、宽阔的道路、蓬勃的产业园区处处涌动着发展活力。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托克逊县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近年来,托克逊先后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信访工作“三无”县等荣誉,城乡网格化治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托克逊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0.5亿元增至2024年的200.07亿元,年均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8.86亿元跃升至122.59亿元,年均增速达13.3%;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15.2%、10.6%和18.8%,农业、工业、文旅产业协同共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民生改善成果实实在在。托克逊县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8个贫困村摘帽,6254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余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万余人,创业带动就业6000余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85元增至2024年的44569元,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024年的20826元,年均增长8.5%。
教育卫生事业提质增效。教育方面,托克逊县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7%,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超97%,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本科上线率稳步提升。医疗方面,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投用,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医疗机构从61家增至89家,卫生技术人员从653人增至1024人,每千人拥有医护数分别达2.43人和3.81人,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群众就医更方便、有保障。
展望未来,托克逊这片发展热土潜力无限、充满希望。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托克逊必将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活力充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托克逊力量。(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加帕尔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