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大水漫灌,农户收入翻番!吐鲁番葡萄丰收背后的灌溉革命与观念之变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谢懂飞 幸晓燕 李彦强)9月15日,吐鲁番市林业和草原局传来喜讯:全市鲜食葡萄销售量突破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这份硕果的甘甜,不仅是一场灌溉方式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技术变革,更意味着农民传统种植观念的根本转变。
在全国最干旱的吐鲁番盆地,水比油贵。多年来,农民们坚持“浇水要浇透”的老办法,导致每亩葡萄年用水量高达900—1200立方米,地下水严重超采。
“直到2022年,吐鲁番已连续7年严重超采地下水。”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孜拉吾东·加拉力丁说。
转变始于科技赋能与发展理念的更新。在国家级农业节水科研项目的支持下,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机构通过研究证实,成龄葡萄同样适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经过反复田间试验,吐鲁番最终选定以微喷灌为核心的技术路径,实现水肥精准施灌。
2023年,吐鲁番市启动总投资9.58亿元的葡萄高效节水项目,大力推广微喷灌技术。然而,项目推广过程中最大阻力并非资金投入或技术壁垒,而是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灌溉观念。“祖祖辈辈都是大水漫灌,突然改成滴灌,总担心葡萄‘喝不饱’。”高昌区亚尔镇夏勒克村村民穆合塔尔·热合曼道出了许多人的顾虑。
为了打破这种观念,技术人员直接扎进葡萄地,用实验现身说法:微喷灌十几分钟,水就能渗入地下半米深,而大水漫灌的大量水分却蒸发在了地表。
观念一转天地宽。穆合塔尔家7亩葡萄今年不仅增产,还卖出了每公斤4元的好价钱,收入6万多元,比前几年翻了一番。
节水灌溉不仅省水省电,还让葡萄叶片更挺、果粒更匀、烂果减少,真是省出来的效益!如今,穆合塔尔主动当起了节水技术的“宣传员”。
数据最有说服力:采用微喷灌技术后,葡萄亩均用水从900多立方米降至700立方米以下,全市年节水量达1.5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省出9个西湖的蓄水量。更令人欣喜的是,节水的60%回补至地下水系统,推动地下水位连续两年回升。
吐鲁番的实践充分证明,生态文明建设并非要以牺牲发展为代价,而是要把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这场“滴水成金”的变革,既富了农民的口袋,更润了绿洲的命脉,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未来的协同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