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 立体交通兴火洲——自治区成立70周年吐鲁番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交通篇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通讯员 许艳宏 朱宇航 付冬冬
从1955年全市遍布戈壁土路,到2024年底公路总里程达5717公里;从昔日颠簸难行的“搓板路”,到如今“四好农村路”直通家门口;从羊肠小道蜿蜒曲折,到柏油马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70载风雨兼程,吐鲁番交通事业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四通八达的历史性跨越。
如今,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不仅让百姓出行“说走就走”,更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为吐鲁番在新征程上加速奔跑注入不竭动力。
乡村道路:从“尘土飞扬”到“户户畅通”,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1966年,高昌区(原吐鲁番县)在老城街道铺设1.5公里沥青试验段,成为当时全县交通发展的“里程碑”。彼时,高昌区365公里道路中,油路占比仅约0.4%,其余全是戈壁土路。“晴天尘土扬,雨天泥泞淌”,是老一辈吐鲁番人对乡村道路的深刻记忆。
自治区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吐鲁番市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将乡村道路升级改造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让昔日旧土路蜕变成今日“幸福路”。恰特喀勒乡盐湖村的道路变迁,正是全市乡村交通发展的生动缩影。
完工后的恰特喀勒乡盐湖村盐浴道路(航拍)。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许艳宏 摄
盐湖村是高昌区最偏远的村庄之一,过去因道路闭塞,村民出行、农产品外运都成了“老大难”。“2016年以前,村里只有一条主干道是柏油路,其余全是石子路、土路。”盐湖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艾尼·热西提回忆道。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盐湖村的道路建设按下“加速键”。如今,走进盐湖村,一条条柏油路宽阔平坦,蜿蜒至家家户户门口,道路两旁还配套建设了绿化带和路灯。“现在村里建成了35公里柏油路和60公里水泥路,真正实现了‘户户通’!”艾尼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道路的改善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给盐湖村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盐湖村拥有独特的盐浴资源,但过去因道路条件差,游客进不来,优质资源只能“藏在深闺”。今年7月,盐湖村6.8公里盐湖路竣工通车,这条连接村口与盐浴景区的道路,彻底打通了旅游发展的“堵点”。
截至2024年底,全市境内共有2130条公路,总里程达5717公里。其中,农村公路4815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84.2%。一条条乡村道路,不仅打通了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更串联起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成为吐鲁番乡村振兴的“致富动脉”。
铁路交通:从“单线通行”到“公交化运营”,构筑区域互联“快车道”
翻开吐鲁番铁路发展的历史画卷,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标注着“突破”:1952年10月,兰新铁路破土动工,吐鲁番迎来“铁路时代”的曙光;1971年12月,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开工建设,打通了吐鲁番向南连接南疆各地州的通道;1992年9月,兰新铁路复线开工,铁路运输能力实现翻倍;2009年11月,兰新高铁开建,吐鲁番迈入“高铁时代”……自治区成立70年来,吐鲁番铁路交通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单线到枢纽的历史性转变。
暑运期间,吐鲁番北站客运员引导旅客前往候车大厅。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朱宇航 张甲琪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吐鲁番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依托兰新高铁与南疆铁路交会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吐鲁番为周转集散地的快速铁路交通网,让“公交化”出行成为现实,更让吐鲁番与周边城市、疆外地区的联系愈发紧密。
2014年,一座兼具现代化气息与吐鲁番文化特色的车站——吐鲁番北站正式投入运营,融入了葡萄藤、火焰山等地方元素的站房设计,也成为吐鲁番对外展示形象的“新窗口”。“以前去乌鲁木齐,坐普通火车得2个多小时。”经常往返于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的市民王磊说,“现在坐动车,最快1小时就能到,票也很好买。”
从2016年到2024年,吐鲁番铁路运输频次持续加密:每天途经吐鲁番的列车从22对增至74对,平均1小时就有一趟动车组列车途经吐鲁番北站,真正实现了高密度开行、高效率连通。与此同时,吐鲁番的铁路通达范围不断扩大,途经吐鲁番的列车已延伸至兰州、西安、成都等城市,“朝发夕至”的出行体验让吐鲁番与疆外的联系更加紧密。
客流数据的增长,更直观地反映出铁路交通发展的成效:2014年,吐鲁番北站发送旅客46.01万人次;到2024年,年发送旅客量增至222.85万人次,十年间增长近5倍。日益便捷的铁路交通,不仅方便了各族群众出行,更带动了旅游业、商贸业的发展,为吐鲁番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航空发展:从“支线机场”到“空中枢纽”,打造“空中丝绸之路”新节点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吐鲁番曾是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吐鲁番正以航空为纽带,构建起连接国内外的“空中丝绸之路”,让这座丝路重镇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近年来,吐鲁番交河机场不断加快发展步伐,航线网络持续加密、旅客吞吐量稳步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一座不起眼的支线机场,逐步成长为服务疆内、对接疆外的航空枢纽,为吐鲁番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8月2日,吐鲁番往返巴里坤航线正式开通。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2025年,吐鲁番航空发展迎来“高光时刻”:5月22日起,吐鲁番每天往返阿勒泰的航班班期增加;7月2日,昆明至吐鲁番直飞航线开通;8月2日,吐鲁番往返巴里坤航线开通……截至9月4日,吐鲁番交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据CADAS交通大数据排名,今年暑运期间,该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94名,成功跻身全国机场百强行列。“航线通了,不仅我们出差方便,还能邀请疆外客商直接来吐鲁番考察,谈生意也更高效了。”从事葡萄干外贸生意的商户张建国说。
截至2025年,吐鲁番交河机场已有成都航空、湖南航空、春秋航空等7家航空公司入驻,共开通航线35条,通航城市31个,不仅覆盖了喀什、伊宁等疆内主要城市,更架起了吐鲁番与北京、成都、长沙等大城市的“空中桥梁”。
党的十八大以来,吐鲁番立足区域发展全局,围绕打造“乌鲁木齐第二机场”目标,系统推进交河机场改扩建工程,统筹加快临空产业园规划建设,着力构建功能完善的多式联运交通运输体系。改扩建后,吐鲁番交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飞机起降量分别提升至100万人次、1.2万吨、1.05万架次,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年暑期,亲子游、研学游、休闲游等多种旅游方式交织,进一步推动了航空市场需求。“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市场,优化航线布局、提升服务质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旅客出行便利作出更大贡献。”吐鲁番交河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条条公路蜿蜒延伸,连接着乡村与城市;一列列动车呼啸而过,拉近了时空距离;一架架飞机直冲云霄,架起了对外交流的桥梁。如今,站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吐鲁番已形成“公路四通八达、铁路高效便捷、航空联通内外”的立体交通网络,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在新征程上书写着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