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坎儿井研究成果获国际认可 两项报告同获“优秀报告奖”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谢懂飞 李彦强 木塔力甫)9月11日,第四届世界灌溉论坛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7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传来喜讯:吐鲁番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坎儿井研究所)工程师赵鹏博和吐鲁番市文博院藏品管理及展览策划部主任奥斯曼·艾力尼亚孜分享的坎儿井保护研究成果双双荣获“优秀报告奖”。
奥斯曼·艾力尼亚孜(左三)与各国代表合影留念。图片由赵鹏博 提供
赵鹏博以《吐鲁番坎儿井在水美乡村中的贡献》为题,从全球水资源背景与吐鲁番市实际切入,系统阐述了坎儿井灌溉系统现状及其在推动乡村发展与生态和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未来保护与活用的具体目标。奥斯曼·艾力尼亚孜则以《基于遥感数据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坎儿井识别新框架——以中国吐鲁番盆地为例》为题,提出并论证了“深度学习检测 + 地理空间筛选”一体化技术框架。这一框架显著提升了坎儿井竖井识别的精度与效率,为大规模遗产普查与保护提供了可靠方法,引起了会场多位国际学者的高度关注。
赵鹏博(左前三)和各国代表合影。图片由赵鹏博提供
经大会评审,两篇报告均获“优秀报告奖”。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国际学界对吐鲁番坎儿井研究与实践的高度认可,更展现了中国在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科技实力和实践成果,体现了坎儿井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持续生命力。
赵鹏博(左一)和奥斯曼·艾力尼亚孜(右一)在会上合影。图片由赵鹏博提供
据悉,此次大会上,中国新增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42项。与会各国代表纷纷对中国在灌溉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方面的努力与贡献表示高度赞赏。
赵鹏博(左一)作报告。图片由赵鹏博提供
近年来,吐鲁番市高度重视坎儿井保护工作,通过更新掏捞设备、重点推进葡萄高效节水灌溉等措施,有效遏制了地下水超采趋势。目前,当地地下水位已实现稳定甚至回升,为坎儿井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水源保障。
“坎儿井不仅是古老的灌溉系统,更是世界文明交流的桥梁。热忱欢迎全球各地的游客和学者亲临吐鲁番,感受这一‘地下长城’所承载的历史与智慧。”赵鹏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