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药香:丝路医脉与文化交流”学术工作坊在吐鲁番举行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刘字昂 艾尼娃)9月2日,“古道药香:丝路医脉与文化交流”暨《中医药文化》第二十届学术工作坊在吐鲁番市开幕。来自全国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古今丝绸之路上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脉络与发展机遇。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国东,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吴志新,新疆文博院副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于志勇等出席活动。
开幕式现场。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本次活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编辑部、吐鲁番市文物局等单位联合主办,旨在从出土文献、传世经典、历史研究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丝绸之路上的医药文化,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当代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自古以来,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往来的通道,更为医药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上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从黄芪、甘草等常见药材,到耆婆汤、红花等外来药物,中医药在与波斯、印度等医学传统交融中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丝路医药文化体系。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吐鲁番出土了《耆婆五脏论》《神农本草经》等大量唐代医药文献,为研究中医药西传及多元医学融合提供了珍贵实物依据。
与会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从历史、文献、文化等多学科视角,围绕吐鲁番出土文献中的波斯植物香药、跨文化视域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析等主题作了主旨报告,共同探讨丝路医药的深远影响与当代价值。
出席活动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医药文献与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展示,深化国际学术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与世界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开展对话;要持续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的独特作用,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