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政之为 筑共同体之基
吐鲁番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洪恩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吐鲁番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规定,将统战思维融入民政业务全链条,在履行民政职责中深化统战实践,扎实做好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工作,为谱写新时代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民政工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意义
民政工作的核心是“为民”,本质是“服务”,目标是“共富”。从历史维度看,新疆历来就是多民族并存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新疆民政工作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等民生工作凝聚各民族守望相助力量。无论是救灾救济、社会福利,还是基层治理、婚姻家庭,都始终贯穿着“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凝聚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识。从现实维度看,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政治建设统领思想铸魂、组织强基、文化润心等工作,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解决好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才能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聚焦主责主业,以民政工作实践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生根基
各级民政部门要立足民政职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具体工作,让各族群众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感受“共同体”的温暖。一是发挥兜底保障作用,持续巩固“共同富裕”。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稳妥推进防止返贫帮扶政策与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推进民政部门统一监测认定、相关部门协同帮扶的机制。认真落实困难群众关心关爱政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社会救助监督机制,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提升救助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公平、精准、高效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二是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巩固“团结共建”。紧扣各民族老年群体需求,建设一批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提供体现民族习俗的养老服务,让各族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持续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力度,打造集康养、沙疗、文旅等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建成乡镇幸福大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改造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规范运营老年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精细多元服务。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按时足额发放高龄津贴,实现老年人免费体检全覆盖,推动老年福利由补缺型向普惠型发展。三是精准施策儿童福利,持续巩固“青春童心”。投入1800万元建成市儿童福利院,对各族孤儿和困境儿童实行集中供养,保障其健康成长。实施流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制定专项服务清单,组织村(居)儿童主任定期走访,给予贴心关怀和保障。开展“慈善救助·圆梦大学”“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等公益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大学梦,让感党恩、促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四是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持续巩固“精神相依”。发挥村(社区)“最后一公里”作用,在村民公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行为准则和日常习惯。举办“520”新人集体颁证仪式、“新疆第一春·花开吐鲁番”花样幸福集体婚礼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反对铺张浪费,推进移风易俗。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完成托克逊县克尔碱镇调整并设立石泉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地名管理,增强文化认同。以红石榴造型展示《吐鲁番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约》,置于民政服务机构、福彩站点、社会组织等场所,潜移默化中增进共同体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教育效果。
三、强化责任担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强后盾保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民政系统上下联动、久久为功。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民生福祉为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通过社会组织培育凝聚社会合力、优化行政区划布局赋能区域振兴、慈善事业发展补充社会保障,在增进民族团结与新疆繁荣发展中彰显统战工作的实践伟力。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民政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在服务各族群众中当好“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政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用真情服务温暖各族群众,以过硬作风赢得各族群众信任,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恩向谁报”。三是注重典型引领。挖掘宣传民政系统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先进事迹,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去开展工作,更好惠及各族群众,回应好群众关切,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民政领域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