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鲁番(83) | 吴新安:用匠心点亮燃气产业创新路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刘字昂 王伶月 通讯员 沙宣
8月20日清晨,在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鄯善分公司装置区,设备部副部长吴新安带着徒弟穿行在管线纵横的厂房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身着整洁的工装,眼神专注地扫过每一台设备,手中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运行参数和故障信息。“技术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安全和效益。”吴新安说着,轻轻合上笔记本,继续向前巡查。
自1995年入职以来,吴新安始终秉持“学有用的、干有难度的”信条,深耕天然气处理领域技术创新与技能传承的双重赛道。三十载春秋,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才,用执着和智慧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彩人生篇章。
吴新安与同事检查设备。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沙宣 摄
在同事眼中,吴新安是解决技术难题的“定海神针”。面对工厂深井水泵故障,他大胆提出修旧利废方案,将废旧电机与现有设备拼装改造,不仅让设备恢复运行,更为企业节约维修费用6万元。在脱碳单元补水泵技改中,他携手设计院完成自主改造,经严格测试验证,新设备既满足工艺指标,又创造经济效益8万元。这些看似平常的技术改进,凝聚着他无数个日夜的思考和实践。
在深耕技术创新的同时,吴新安始终将行业交流视为提升技艺的重要途径。他多次参与行业技术研讨会、培训课程,与同行探讨行业趋势,推动创新成果服务于产业发展。2024年12月,他历时三年研发的《一种二氧化碳洗涤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该装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786吨,创造经济效益260万元。“这相当于给排放系统装了‘净化器’,既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又让企业尝到绿色转型的甜头。”吴新安翻开专利证书,面庞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吴新安向同事讲解巡检注意事项。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沙宣 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吴新安深知,技术传承需要“活起来”。他先后创办“吉木乃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新疆工匠”工作室,大力推进“师带徒”模式,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截至目前,已有31名员工在他的帮助下实现学历提升,18名骨干人才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2023年,他编写完成公司内部培训教材《新疆工匠》初级和中级版本,助力3名徒弟获得《电工技师证书》。此外,通过与新疆化工学校合作,以脱产学习、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培养出一批懂操作、爱岗敬业的技术工人,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作为技术攻关“领头羊”,吴新安总能在关键时刻扛起责任。他参与的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源网荷储》《柔性负荷》技术于2022年通过科技厅评审,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支撑;针对吉木乃液化厂灌装臂泄漏问题,他带领“最美广汇人”技术攻关小组完成创新技改,每年节省维护费用299万元;主持的空冷设备改造和3万立方米LNG储罐跑冷问题攻关,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300万元。
吴新安与年轻同事探讨交流。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沙宣 摄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技术要传承,精神更要传承。”吴新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编制《能源管理制度》,通过增设湿帘墙、水泵自动循环设备提升降温效果;优化配电室通风设计,彻底解决夏季电气设备高温报警难题……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汇聚成企业提质增效的强劲动力。
在徒弟们心中,吴新安不仅是技术上的引路人,更是职业精神的榜样。“吴师傅常对我们说,技术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每一个数据都要经得起推敲,每一台设备都要对得起良心。”一位徒弟这样说道。如今,他的徒弟们大多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继续传承着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展望未来,吴新安表示,将继续扎根天然气行业一线,以技术创新推动行业进步,以技能传承培育新生力量,努力为吐鲁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