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印记 唱响团结赞歌 ——托克逊县2025年“红石榴·郴托情”各族青少年红色研学交流活动小记
7月18日,托克逊县2025年“红石榴・郴托情”各族青少年红色研学交流活动启动。来自托克逊县第二中学的90名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奔赴湖南省郴州市,开启了一场意义特殊的学习之旅、成长之旅。
研学期间,学生们先后走进汝城县和永兴县等地,聆听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与永兴一中学生结对交流,通过实地参观与互动体验,传承红色基因,唱响民族团结赞歌。
学生们在沙洲村合影。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7月21日,研学团走进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学生们认真聆听讲解,眼眶湿润。
沙洲村是红军长征入湘首站,深烙红色印记。学生们通过一件件展陈文物、一张张历史照片,重温了1934年红军长征途中,3名女战士借宿沙洲村时,将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留给村民徐解秀的感人故事。
“半条被子的故事,是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生动写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里,担负起‘强国有我’的时代使命。”看着广场上的“半条被子”大型雕像,学生马世俊深有感触地说。
汝城县不单单是历经战火洗礼的红色热土,还是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理学文化名城。当天,研学团走进位于县城西郊的濂溪书院,了解宋明理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的古建筑,是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而建。
书院内,青砖黛瓦、古树参天。学生们认真倾听讲解,深入了解经典名篇《爱莲说》的真正内涵,感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真正内涵。
两地学子集体朗诵《山海共赴,同心向未来》。
研学团走进永兴县,与永兴一中开展系列研学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两地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1+2”结对仪式上,两名托克逊学生与一名当地学生组成“手足小组”,共同参与“石榴籽杯”篮球赛等活动。在结对联谊活动中,两校学生们表演了《绽放》《歌声唱新疆》等歌舞节目,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解与感情。集体朗诵《山海共赴,同心向未来》,将活动氛围推上了高潮,抒发了青年一代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坚定志向。
研学团学生到结对学生家中做客。
校内活动结束后,永兴一中的学生热情邀请结对伙伴去自己家中做客,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家长们热情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交流中,永兴一中学生好奇地询问新疆的风土人情,对吐鲁番的杏花节、葡萄节等特殊节日及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等特色美食充满了向往;托克逊二中学生则对当地秀丽的自然风光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兴致勃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不断。
托克逊县第二中学副校长闻杰雄说:“从课堂到家庭、从历史到生活,这种全方位的交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半条被子”的故事,濂溪书院的文脉,百姓家的烟火气,共同编织成一幅壮美的画卷。 正如周敦颐笔下的莲,郴托两地的青少年正以纯净之心、团结之志、感恩之情,携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图 托克逊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买尔孜娅古丽·阿不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