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 “农”墨重彩绘发展 特色产业气象新——自治区成立70周年吐鲁番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农业篇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加帕尔 朱福平
六月的吐鲁番,瓜果飘香。 葡萄架下,串串葡萄晶莹欲滴;火焰山旁,西甜瓜丰收正忙;养殖场内,牛羊肥壮,产业兴旺的乐章在火洲大地奏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吐鲁番市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做优做强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绘就农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新画卷。
立足禀赋,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2025年6月20日,火焰山脚下成片的葡萄园。 (资料图)
近年来 , 我市大力实施“农业稳市”战略,坚持“强葡萄、精瓜菜、优畜牧、兴特色”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葡萄、西甜瓜、设施农业、特色畜牧业、肉苁蓉“五大特色产业”,不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葡萄产业亮名片。从1979年仅4万余亩、十余个品种,发展至今拥有550多个品种、63万余亩种植面积,吐鲁番已然成为“世界葡萄植物园”。“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吐鲁番葡萄酒”三项地理标志形成完整体系。2024年,全市葡萄产量达162.72万吨,鲜食葡萄销售48.86万吨(收入19.53亿元),葡萄干销售22.02万吨(收入约26.5亿元)。
2023年7月17日,在高昌区葡萄镇巴格日社区的一葡萄园内,成熟的葡萄挂满藤架。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加帕尔 摄
截至2025年5月,全市累计完成葡萄架式改造面积达35万余亩,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2万亩,实施高效节水面积50.71万亩,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我们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林果科技示范园、葡萄架式改造、葡萄品种改良、葡萄高效节水等工程,推进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努力让‘吐鲁番葡萄’的金字招牌在产业竞争中的优势更加凸显。”6月22日,市林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童振荣说。
西甜瓜产业扩规模。6月5日,在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村,种植户张引弟的300亩金色年华哈密瓜进入采收尾声。“今年我们种了300多亩的哈密瓜,从5月28日开园采摘销售,已经采摘销售了近300亩。今年哈密瓜的产量不错,亩产能达到1.6吨左右,前来采购的客商也很多。”张引弟难掩喜悦。
2025年5月31日,火焰山脚下,成片的西甜瓜田。 (资料图)
“吐鲁番哈密瓜”享誉四方。近年来,我市利用温室大棚与育苗技术,实现“三季有瓜”,错峰上市提升效益。种植面积从2013年16.34万亩增至2024年31.11万亩,增幅90.39%。
设施农业增效益。我市推进设施农业优势再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引导农民种植高效作物、特色作物,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同时,积极培育壮大设施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订单农业、电商农业等新业态,拓宽设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市设施农业大棚有23494座,年产各类果蔬19万吨以上。
特色畜牧业稳发展。我市大力发展黑羊、斗鸡等产业,通过自繁自育、优化品种、政策扶持,推动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2024年畜牧业产值11.0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2022年11月3日,高昌区恰特喀勒乡肉苁蓉种植户向记者展示刚采收的肉苁蓉,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资料图)
肉苁蓉产业绿富同兴。 新兴特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以苁蓉养林、以林护沙”模式。截至2024年底,全市梭梭林面积达34万亩,接种肉苁蓉19万余亩,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延伸链条,激活发展新动能
6月21日,记者走进吐鲁番市驼铃酒业有限公司看到,主题酒店、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地下酒窖、生产车间和观光葡萄园沿着道路东西分布。一瓶瓶馥郁芬芳的葡萄佳酿陈列展台,成为最亮眼的“紫色名片”名扬四海。
楼兰酒庄的酒窖。 (资料图)
从最初主要制干销售,到鲜食销售和酿酒,从绵延山麓的葡萄沟,到现代化加工车间,吐鲁番葡萄已形成完整产业链,鲜食、制干、酿酒多元并进。如今,“吐鲁番葡萄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楼兰、驼铃、新葡王等为代表的40多家葡萄酒庄散布在火焰山南北,产品类型涵盖干型酒、甜型酒、起泡酒、葡萄蒸馏酒等六大系列500多款,让吐鲁番的风土正通过杯中美酒被世界品味。
近几年,我市又引进建设了4家葡萄叶加工企业,2024年,全年加工葡萄叶1.02万吨,带动种植户增收6641.7万元。目前,全市现有葡萄枝条粉碎加工设备94台(套),每年可纳入再利用的葡萄鲜枝条约13.05万吨,既有效解决饲草料短缺问题,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2025年5月29日,鄯善县达朗坎乡玉旺克尔村的连栋大棚。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加帕尔 摄
在吐鲁番,农产品产业链延长的探索和实践远不止于葡萄。新疆颂春维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肉苁蓉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已建成4000亩自有种植基地,联合农户发展1万亩种植规模,拥有技术专利15项。
“2022年,我们公司联合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实施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攻克肉苁蓉种质创新、绿色生产等关键技术。目前,已经过药品生产许可认证和中药饮片GMP符合性检查,准备开发肉苁蓉茶、酒、膏、丸等深加工产品。”新疆颂春维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宋锐说。
一直以来,我市立足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把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作为关键,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商销售和仓储保鲜等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5年6月5日,在鄯善县吐峪沟乡的一处瓜田里,工人们正在给采摘好的“金色年华”哈密瓜进行分级包装。 (资料图)
截至2024年,我市已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家,全市已注册登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98家,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以葡萄、西甜瓜、肉苁蓉、畜产品等为主的农产品种养、加工和销售产业链。
如今,随着“农业稳市”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市通过推动农业由单一的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向科研、生产、加工、贸易、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拓展,加快了农业产业进程,完善了农业全产业链,不断激活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文旅融合,新业态鼓起农民腰包
6月18日,走进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田间阡陌纵横,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不时有村民和游客往来其间,村民热依汗古丽·胡吉阿不都力在自家的靓发屋忙碌。“这些年,我们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今年,我在村里的支持下,把家里改造成了小客栈,还开了一家靓发屋,增加收入。”热依汗古丽说。
2024年8月17日,在第三十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上,宾客正在高昌区青年路葡萄长廊参观和品尝吐鲁番葡萄。(资料图)
近年来,依托坎儿井民俗园等丰富的文旅资源,新城西门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办文旅合作社,对葡萄巷、前进巷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打造旅游特色巷道。在此基础上,对于有经营意向的村民,村“两委”积极引导,帮助村民对自家房屋进行美化,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吐鲁番丝路明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体验中心一角。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加帕尔 摄
同时,该村围绕优质的葡萄资源,引进葡萄精深加工、电商等企业,深耕农产品加工,借力直播带货拓宽销路。如今,52家各具特色的家庭客栈如珍珠散落,成为村里民宿产业的闪亮名片;14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安居乐业梦想照进现实。
新城西门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我市大力实施“农业稳市”战略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步伐,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025年5月29日,在鄯善县友邦果业专业合作社连栋大棚内,客商和种植户共同查看哈密瓜成熟情况。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加帕尔 摄
同时,切实利用好、发挥好“瓜果飘香”这个鲜明特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96元,让农民的“家底”更厚实、“家业”更殷实。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我市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动中心、村史馆、文化大院、美丽庭院等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教育培训、实践研学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2025年5月29日,在鄯善县辟展镇卡格托尔村,村干部走进“火焰无核”葡萄大棚,查看葡萄成熟情况。 (资料图)
田野凝聚着丰收的热望,乡村正发出铿锵的足音。如今,放眼火洲大地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积分制、清单制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得到推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葡萄架下,产业融合的故事在延续;巷道深处,乡村焕新的画卷在铺展;庭院内外,民族团结的歌声在飘荡,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