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沙连四海 吐鲁番沙疗暖聚民族团结情
七月的吐鲁番,烈日炙烤着大地,高昌区亚尔镇上湖村的沙疗小镇在热浪中焕发着独特生机。每天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陆续走进沙丘,将身体埋入滚烫的细沙中,开启自然疗愈。
“埋了一星期,真的是有效。来时脚踝是肿的,现在肿消了,能走能跳,以后每年都要来这里沙疗。”7月7日,上海游客徐瑞华擦着汗,指着消肿的脚踝说,“一下飞机,心里面都是阳光的,是开心的。”
游客在高昌区亚尔镇上湖村沙疗小镇体验沙疗。高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红红 摄
每年6月至8月,吐鲁番以其炽热的胸怀迎接着这群远道而来的特殊“客人”。他们跨越山海埋身热沙,更在此与各族同胞同乐交融。古老沙疗,正化为连接五湖四海、促进民族情谊的温暖纽带。
在上湖村白光度假村,10岁的艾力凯木·艾克然木正开心地与“老朋友”张天山畅聊。三年前,艾力凯木在自家度假村玩耍时,遇到了来吐鲁番沙疗、住在白光度假村的张天山。此后,张天山每次来吐鲁番沙疗,都会住在白光度假村,两人便成了“忘年交”。“张爷爷第一次来,问我想不想学敲鼓,我说想,他就教我。现在我每年都盼着他们来。”艾力凯木笑着说。
三年的相处,让张天山与艾力凯木亲如一家人。“我们连续来了几年了,跟他们真的处出感情来了。”张天山回忆道,“孩子一见我,像自家孙子一样跳到我身上让我抱着,感觉特别亲切。”
游客在体验沙疗。高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红红 摄
当夜幕降临,暑气渐散,白光度假村门前便成为欢乐的海洋。游客与本地群众自带椅凳,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张天山表示:“我们几个麦西来甫爱好者喜欢跳舞,本想自己玩一玩,没想到带动了当地的好多群众一起参与。”
吉他、口琴、电子琴、非洲鼓等乐器奏响了欢快的乐曲,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快乐成为共同的主题。来自乌鲁木齐的游客周冬梅感慨道:“我们像一家人一样,相处得特别愉快。”
傍晚体验沙疗的游客与本地居民载歌载舞。高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红红 摄
周冬梅已经埋沙30多年了,自1992年起,每年夏天她都攒着假期来做沙疗。“一到冬天我就想起吐鲁番的沙子,那种感觉没有埋过沙子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周冬梅说,“在这个汇聚不同民族群众的院子里,白天我们互相埋沙子,大家你帮我,我帮你,互相交流病情和埋沙经验;晚上躺在大通铺聊聊天,还可以去外面跳跳舞唱唱歌,我觉得特别轻松愉快。”
游客与本地居民一起跳舞。高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红红 摄
夜色渐深,歌声与舞蹈仍在继续。滚烫的沙粒不仅舒展了身躯,更拉近了心灵的距离。五湖四海的人们因这片土地相识,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把陌生变成熟悉,把他乡过成了故乡。吐鲁番的沙,依旧在每个清晨,静静等待着新的故事开始。
(高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红红 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