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鲁番(72) | 郭建:戈壁果园育甜蜜 半生耕耘馈桑梓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朱福平
盛夏的高昌区七泉湖镇,红山博爱采摘园里蟠桃挂满枝头。62岁的园主郭建穿梭在果树间,爽朗的笑声不时响起,热情招呼着一位位回头客。
“郭总,我又来摘蟠桃了。”
“欢迎!上次摘的口感可以吧?”
“非常甜,这不又来了……”
简单的对话,道出了顾客对这片果园品质的认可。这份与土地、与果树打交道的纯粹热爱,支撑着郭建在戈壁滩上浇灌出郁郁葱葱的果园,将吐鲁番的“甜蜜”送往四方,更种下了回馈桑梓的深深情怀。
郭建与员工拣选桃子。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郭建与水果结缘的故事,始于家庭的责任。1981年,作为家中长子,面对五个弟弟妹妹日渐增长的生活压力,他毅然选择退学,进入一家水泥厂工作。烧窑、下料、机械维修……艰苦的岗位他一干就是九年。“那时候年轻,愿意学习,也能吃苦。”他回忆道。踏实肯干的品质让他后来被调到采购岗位,这段经历意外地为他打开了观察市场的一扇窗。
“那时我了解到,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等水果不仅畅销全国,在海外也广受欢迎。”市场经济的浪潮奔涌而至,敏锐的郭建从中捕捉到了机遇。1990年,他决定下海经商,投身水果销售。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缺乏经验的他,第一年就遭遇了挫折。“盲目的拉着水果各地跑,交了不少‘学费’。”郭建笑着回忆那段往事。这次深刻的教训让他明白,过硬的产品品质和稳定销售渠道才是立足之本。
红山博爱采摘园郁郁葱葱(航拍)。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福平 摄
吃一堑长一智。郭建迅速调整策略,决心从源头抓起。他开始租赁葡萄园和哈密瓜田,深入田间地头参与管理和维护,对果品质量严格把关。同时,他积极奔走,努力开拓市场、对接客户。功夫不负有心人,嘉兴、广州等城市逐渐成为他稳固的销售基地,并以此为跳板,逐步将吐鲁番的优质瓜果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品质的提升带来了销量的增长,更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客户都说‘吐鲁番的葡萄像春天一样,充满绿色和甜蜜’。”客户的赞誉让郭建倍感欣慰,也坚定了他“让更多人品尝吐鲁番瓜果,进而了解吐鲁番丰富物产”的朴素信念。
在水果销售领域深耕多年、事业渐入佳境之时,郭建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生他养他的家乡。他注意到当地养老服务的不足,加之自己父母也面临养老的实际问题,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萌生——为家乡的老人建一所像样的养老院。
2011年,在妻子柴红的坚定支持下,他筹资2000万元,在七泉湖镇启动了红山博爱养老院的建设。为了给入住的老人创造一个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休养环境,他着手开垦养老院周边的戈壁荒滩进行绿化,种下了桃树、杏树、核桃树、葡萄等苗木。
郭建向客商介绍果品。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未曾想,这一片出于善心点染的绿色,竟重新点燃了他心底对种植那份深沉的热爱。戈壁滩上的点点新绿如同星火,迅速蔓延开来。从2011年到2014年,郭建在养老院周边持续投入,倾注心血精心培育。换土改良贫瘠的土壤,施用育肥滋养树苗,细心栽种,精心嫁接……80余亩的采摘园在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上悄然成形,葡萄、杏子、核桃、桃子等果树相继扎根,焕发出勃勃生机。
郭建深知,要让采摘园长久地“甜蜜”下去,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他坚持使用有机肥,提升水果的口感和天然芳香。为了提高种植效率和精准度,他还从成都引进了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实现了科学灌溉与施肥。“在我的采摘园里,不仅要让游客和客商全年都能品尝到应季的优质水果,更要让他们吃得健康、放心。”这是郭建对品质始终如一的追求,也是他对消费者沉甸甸的承诺。
红山博爱采摘园种植的部分水果(拼图)。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这份对品质近乎严苛的坚守,为他的果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客源。水果商贩阿不力克木·吐尔逊是这里的常客:“我每年都要来采摘园许多次,购买水果销往国内各省(区)市。不仅是因为这里的水果品质好、口感佳,更因为郭总这个人负责、认真,跟他合作放心。”客户的信赖,是对郭建多年辛勤耕耘和诚信经营的最好回馈。
岁月流转,当年那个为生计奔波的年轻创业者,如今已年过花甲。回望半生,从水泥厂的工人,到走南闯北的水果商人,再到戈壁滩上的“绿色拓荒者”和养老事业的践行者,郭建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土地的深情。谈及未来,郭建表示,自己年岁渐长,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好年轻一代的员工,将这份对土地的热爱、对品质的坚守、对家乡的情怀传递下去。“希望大家能继续扎根吐鲁番,为咱们的水果事业发光发热,也让全国各地乃至世界更多的人,通过吐鲁番这些优质的瓜果,真正认识吐鲁番、爱上吐鲁番。”
海报制作:热依拉·热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