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帽仙子”热依木古丽:引针走线“绣”出幸福生活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朱福平
“选布、描图、穿针、刺绣……每一个步骤都不容丝毫马虎。”7月1日,记者见到热依木古丽·亚生时,她一边捻着银针在丝线间灵巧游走,一边指导徒弟刺绣技法。
今年47岁的热依木古丽是高昌区葡萄镇巴格日社区居民,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这位被当地人称为“花帽仙子”的乡村“绣娘”,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积极宣传展示维吾尔族刺绣的工艺魅力,带动更多人绣出美好幸福生活。
热依木古丽和母亲一起绣制花帽。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摄
热依木古丽的刺绣情缘要追溯到四十年前的那个夏天。7岁的她总爱趴在母亲再同古丽·库尔班的绣架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手中的银针在布料上翩翩起舞。“妈妈就像变魔术一样,转眼间就能让布料开出鲜艳的花朵。”回忆起童年时光,热依木古丽的眼中仍闪烁着孩童般的光芒。从那时起,这个小女孩就成了母亲最忠实的“小跟班”。从最基础的平针开始,到后来能独立完成复杂的图案绣制,母亲的绣架见证了她从笨拙模仿到游刃有余的成长历程。
制作一顶精美的花帽需要整整10天的打磨。从精选布料、构思纹样到配色刺绣,热依木古丽总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每个环节。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传统工艺的敬畏。“起初连一片花瓣都绣不好,针脚总是不对。”徒弟阿瓦古丽·吾甫尔回忆道,“师傅总是不厌其烦地示范,手把手教我把握针脚密度和走线角度。她常说‘心要静,手要稳’,这份执着让我明白,传承手艺是在守护文化根脉。”
热依木古丽(右一)和徒弟展示成品花帽。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摄
“虽然机器生产能提高效率,但手工刺绣的温度是机器无法替代的。”热依木古丽凝视着手中的绣针,语气坚定。每一顶花帽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热烈的红是吉祥的祝福,生机的绿是希望的象征;绽放的花朵寄托着美好愿景,精巧的几何纹路诉说着古老的审美智慧。热依木古丽指着一顶绣满石榴花的花帽说:“石榴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多子多福、团结和睦。”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热依木古丽肩头的责任沉甸甸的。这些年,在吐鲁番市人社局、市妇联等部门的支持下,她定期开办刺绣培训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员。现如今,吐鲁番的维吾尔族刺绣艺人已有2000余人。
“手艺断了根,文化就丢了魂。”热依木古丽摩挲着手中的朵帕(维吾尔语“花帽”),眼神温柔而坚定,“我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来继承发扬这门老手艺,让世界看到非遗技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