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用为基 筑发展之魂 ——解码纳税信用管理体系的“吐鲁番实践”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马莉雨 崔博 克赛江肉孜
诚信纳税、合规经营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国家税务总局吐鲁番市税务局(以下简称吐鲁番市税务局)紧握纳税信用体系建设“金钥匙”精准发力,通过精准风险防控、信用价值重塑和银税深度联动,构建起“守信激励、失信必究”的税收治理新格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铺就信用基石。
风险防控 筑牢信用 “安全线”
位于托克逊县的大唐托克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是吐鲁番清洁能源版图中的关键拼图。作为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深耕新疆的重要战略支点,旗下风电场通过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深度参与地区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然而,这家新能源企业曾因设备折旧、利息资本化等复杂财务处理问题,在申报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时触发风险预警。
“税务部门对公司运营情况进行了精准分析,及时提醒我们留存风光互补项目运营数据。我们也据此建立了企业风险指标库,提升自身监管效率,让合规红利‘零时差’落地。”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蒙天感慨道。
这种“未病先防”的治理模式,源于吐鲁番市税务局构建的智能风控体系。针对不同行业特点,该局构建覆盖研发、采购、销售全链条的税务风控体系。同时依托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按月扫描企业日常涉税行为,重点监测未按期申报、未按期缴纳税款、未按规定享受税费优惠等失信风险点,并一对一向纳税人发送精准提示,为企业筑牢合规经营的信用“安全线”。
信用管理 重塑信用 “新价值”
在新疆圣雄水泥有限公司的荣誉墙上,“A级纳税信用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牌匾熠熠生辉。作为连续三年蝉联纳税信用A级的标杆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疆各地的重点工程。然而,一次财务人员疏忽导致的印花税逾期申报,让企业面临信用降级风险。
“税务部门第一时间提醒我们要在30日内及时申报税款,帮助我们最大程度修复纳税信用分,保住了连续3年A级纳税信用金字招牌。”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杜国胜感激地说。这场信用保卫战,让企业深刻认识到:纳税信用不仅是“金字招牌”,更是需要精心呵护的“无形资产”。
纳税信用是企业发展的“晴雨表”。吐鲁番市税务局秉持守信激励、失信必究的原则,针对不同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实施精细化分类服务和管理,让企业随时掌握自身纳税信用情况。同时,加强数据共享,为企业制定专属信用修复方案,提供“一户一员”专属信用服务,全方位为企业纳税信用保驾护航。
银税互动 激活发展 “加速器”
走进新疆西域科技有限公司的红枣加工车间,各类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将红枣进行筛选、清洗、烘干、拣选。随后,工人将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红枣称重、打包、装箱,销往全国各地。
这家以吐鲁番优质红枣为原料的企业,曾因季节性资金需求大、抵押物不足陷入融资困境。“红枣收购季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但银行传统贷款审批周期长,我们差点错过最佳收购期。”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海红感慨道。
转机出现在税务部门推行的“银税互动”机制。依托企业近两年A级纳税信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吐鲁番分行迅速核定了200万元纯信用贷款,并设计“随借随还”还款方案,与红枣销售周期精准匹配。“这笔贷款让我们收购量提升30%,年销售收入增长25%,纳税额同步提升。”海红算了一笔账,“信用变现”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活水,更是产业链延伸的底气。
近年来,吐鲁番市税务局联合本地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一系列信用融资产品,持续深化“银税互动”合作,打造“信用+金融”联动机制,将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看得见”的融资资本,打通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堵点”,让企业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轻装上阵。
从筑牢风险防控堤坝、构建动态信用管理机制到深化银税互动合作,吐鲁番市税务局以纳税信用管理为支点,化解企业涉税风险、提升信用价值、破解融资瓶颈。在税务“金钥匙”的精准助力下,诚信纳税的沃土在吐鲁番不断厚植,更多企业正以信用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