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鲁番(61)| 马日依木汗·吾斯曼:给游客一个温暖的家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阿地兰 李卉芳
5月14日,在高昌区火焰山镇巴达木村的葡萄架下,马日依木汗·吾斯曼正将新洗的艾德莱斯绸窗帘挂上窗棂。希苗民宿——这座由农家小院改造而成的温馨民宿,承载着她“让游客感受家一般温暖”的心愿,成为展示吐鲁番民俗文化的鲜活窗口。
2023年5月,希苗民宿正式营业。这个创业梦的种子,源于马日依木汗送女儿赴哈密求学时的民宿体验。“当时就想着,家乡有火焰山、葡萄沟这些独特资源,为什么不能打造自己的民宿?”回乡后,她将自家房屋进行改造,成为火焰山镇首家民宿。
马日依木汗正在进行客房清洁。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阿地兰 摄
创业之路并不平坦。资金不足时,她拿出全部积蓄,跑遍建材市场挑选性价比最高的材料;施工队缺乏经验,她自学民宿设计案例,请画师指导绘制火焰山壁画;招工困难,她手把手培训员工接待礼仪、民俗讲解等技能。最艰难时,马日依木汗也曾在深夜流泪,“但想到能传播家乡文化,就咬牙坚持下来。”
马日依木汗正和员工为游客准备饭菜。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阿地兰 摄
走进希苗民宿,葡萄藤掩映的庭院里,手工编织的羊毛挂毯与彩陶水罐相映成趣。10间客房均以“坎儿井”“葡萄架”等地域元素命名,墙面装饰着桑皮纸画,床榻铺着手工印花棉布。最受欢迎的是民俗体验区,游客可参与打馕、学跳麦西来甫,夜晚围坐品尝马日依木汗亲手烤制的包子。
“要让客人像回家一样。”秉持这份初心,她建立严格卫生标准:床品专业送洗高温消毒,卫浴执行“一客一换”。上海游客王梦感慨道:“听着葡萄沟的故事入睡,清晨被烤馕香气唤醒,这种体验比星级酒店更动人。”
希苗民宿院内布置。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阿地兰 摄
开业以来,希苗民宿累计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稳定月收入达万元,更带动周边产业联动发展。马日依木汗建立的客户微信群,已成为新疆干果的推广平台。村民艾米拉古丽·卡得尔在希苗民宿工作后萌生创业想法:“跟着马日依木汗大姐学会了经营门道,明年我也要开民宿。”
如今,火焰山镇已有6家新民宿正在筹建。马日依木汗常与乡亲们分享经验:“民宿不是简单住宿,要像待亲人般用心。”
希苗民宿。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阿地兰 摄
夕阳将火焰山染成赭红色时,马日依木汗总会站在晾晒着彩色床单的庭院里,望向远方蜿蜒的游客车队——那里载着的,是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海报制作:热依拉·热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