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 从“田埂硬汉”到“致富领路人” ——记自治区劳动模范依沙克·亚库甫
依沙克·亚库甫。(本人提供)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加帕尔
在鄯善县吐峪沟乡幸福村,只要提起依沙克·亚库甫,乡亲们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的“领头雁”,是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的优秀共产党员。从普通农民到致富带头人,从安居房建设者到公益事业践行者,依沙克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曲“一人富带动万人富”的奋斗赞歌,先后荣获“吐鲁番市优秀共产党员”“鄯善县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前不久,他又获评自治区劳动模范。
“要改变家乡的面貌,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直是依沙克心中的坚定愿望。那些年,他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始终在寻找让心愿成真的机会。
2012年,国家安居富民工程的春风吹进了吐峪沟乡。望着村里连片的土坯房,依沙克心中燃起一团火:“乡亲们住了一辈子土房子,我得让他们住上敞亮的新房!”这位手掌布满老茧的“田埂硬汉”,毅然从银行贷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带着11名村民组成安居富民施工队,踏上了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没有专业技术,他就跟着图纸一点点琢磨,白天在工地搬砖添砂浆,夜晚捧着建筑手册研读到凌晨;缺乏施工经验,他带着队员到工地拜师学艺,从拌砂浆、砌砖墙的基本功练起。他深知,房子是乡亲们的安身立命之本,质量必须过硬。每天,他坚持在工地巡查,砂浆配比不达标,立刻要求返工;砖块砌筑不整齐,便亲手示范直到工人学会。
承建首批7套安居富民房时,依沙克连续50多天吃住在工地。烈日下,他的皮肤被晒得脱皮,衣领上结出盐霜。妻子心疼地送来热饭和水果,他却笑着说:“等乡亲们住进新房,咱们再好好吃顿饭。”凭借着“宁可自己多流汗,不让群众住差房”的较真劲儿,依沙克的施工队在当地打响了口碑。8年间,他们承建的560余套安居富民工程质量零投诉,还带动70余人就业。
村民吾甫尔·吾拉依木至今记得第一次拿工资的场景。依沙克手把手教他砌墙,第一个月他拿到4500元工资,家人激动得掉眼泪,说这是家里第一次有了稳定收入。如今,吾甫尔在依沙克的帮助下,组建了自己的施工队,年收入超过10万元。
2018年,吐峪沟乡乡村旅游日益兴起,依沙克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建成全乡第一家标准化的农家乐。在农家乐经营中,依沙克同样注重员工利益。他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福利待遇,积极传授技术、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勇敢创业。村民汗木都拉·艾力在依沙克家的农家乐稳定就业7年,他开心地说:“在依沙克的帮助下,我有了家门口就业的好机会,学到了很多知识,后期我也想自己创业,帮助更多人增收致富。”
“目前,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3至4万人次,纯收入20万元!”依沙克摸着“自治区劳动模范”的证书,眼中闪烁着光芒,“乡亲们看到甜头,纷纷跟着我干,现在村里的自主创业者已经有20余家,成了游客打卡的‘网红村’。”
依沙克不仅在创业致富上成绩斐然,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他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住所和就业机会,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为脱贫户家庭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些年,依沙克累计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帮助群众200多人次,带动就业创业60多人次。
在依沙克看来,党员身份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他的记事本第一页,写着“要为群众谋幸福,为家乡谋发展”的誓言。入党9年来,他始终用行动践行着这份承诺。
作为村里的党员,他经常与年轻人谈心交流,组织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创业经验、解决技术难题。2020年,依沙克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群众的诉求。“当代表就要为群众说话,把大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说这话时,手指划过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每一页都标注着落实进度。
站在自家杏园高处,望着远处错落有致的新房和田间忙碌的身影,依沙克目光坚定而温暖,正如他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闪耀着熠熠光芒。他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幸福村人,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幸福,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