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鲁番(55) | 艾尼丁·尼亚孜:戈壁滩上的“绿富”领路人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丹妮 谢懂飞 通讯员 吐尔地
近日,走进鄯善县迪坎镇产业园区,阵阵醋香从吐鲁番市四哥们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飘散开来。车间内,自动化加工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生产加工,一瓶瓶优质的食醋经过杀菌、吹瓶、灌装、封盖、贴标等工序后等待装箱,运往各地商超,进入到老百姓的厨房餐桌。看着忙碌的生产线,51岁的艾尼丁·尼亚孜笑容满面:“这醋香里,藏着我们沙漠变绿洲的故事。”
艾尼丁是迪坎镇也扎坎儿孜村人,过去二十多年,他带领村民在黄沙漫卷的戈壁滩上蹚出了一条集防沙治沙、特色种植、精深加工、生态养殖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5年,在迪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承包了500亩戈壁滩种下梭梭林,并套种了被誉为“沙漠人参”的肉苁蓉。“那时候,沙尘暴一来,刚种下的苗子就被连根拔起。”艾尼丁回忆道,“但困难就是用来克服的。”他一遍遍补种、固沙,硬是让荒滩一点点披上绿装。
梭梭林锁住了风沙,也扎下了艾尼丁产业发展的根基。2016年,他成立鄯善县黑土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肉苁蓉种植面积从500亩扩展至5000亩。然而,他并未止步于此。望着丰收的肉苁蓉,艾尼丁萌生了新念头:“沙漠馈赠的宝贝,得让更多人尝到。”
艾尼丁·尼亚孜肉(左一)在查看完成灌装的食醋。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吐尔地 摄
他又建起了食品加工厂,开发出肉苁蓉醋、葡萄食醋和大蒜生姜食醋等产品,年产量达50吨。如今,这些食醋不仅走入本地市场,更远销外地,成为迪坎镇的一张“金色名片”。
在车间里,艾尼丁轻抚醋罐,眼里闪着光:“从前这里只有沙子,现在有了产业,有了希望。”这份希望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阿不都·买买提在食醋工厂打工,每月收入5000元,他感慨:“跟着艾尼丁干,沙窝窝里也能挣到钱!”
“创业就像种梭梭,得往深处扎根。”艾尼丁的“根”越扎越广。2016年,他投资50万元建起牛羊养殖场,却在市场变化中敏锐转向。2024年,他将养殖场转型为养鸡场,引入万只鸡苗发展规模化养殖。“一只鸡能生蛋,一群鸡能致富。”他算着账:鸡蛋直供商超,鸡粪用于改善梭梭林土壤,增收的同时还能固沙,一举多得。
从梭梭林到醋罐,从牛羊圈到养鸡场,艾尼丁的每一步都紧扣“绿”与“富”。站在梭梭林旁,他望向远方:“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沙漠才算真正‘活’了。”
海报制作:王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