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走进吐鲁番胜金口石窟:邂逅历史与艺术的交融
历经千年风沙,胜金口石窟在岁月的沉淀中重获新生。4月5日,这座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文化瑰宝首次向世人敞开大门,瞬间吸引了无数目光。
4月5日,胜金口石窟首次开放迎接游客。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阿地力 摄
胜金口石窟即胜金口佛寺遗址10号寺院,坐落于高昌区火焰山镇巴达木村北部,在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沟口的一处河湾地内。这里植被丰茂,流水潺潺,曾经是僧侣坐禅修行的场所。如今,在经过多年的保护加固与壁画修复后,它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各地游客的到来。
当天上午,迎着春日暖阳,记者走进胜金口石窟,跟随着讲解员阿比旦·沙塔尔,揭开这座千年石窟的神秘面纱。
游客在石窟内观看壁画。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木塔力甫 摄
“胜金口佛寺遗址始建于唐西州时期,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洞窟13座,主要由南寺院、北寺院及生活居址三个部分构成……”阿比旦介绍,此次对外开放的洞窟有4个,分别是南寺院3号窟和北寺院5号窟、6号窟、7号窟。
沿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了北寺院第三层的5号窟。这座洞窟面积不大,仅有46平方米,建于9世纪末至12世纪,为长方形纵券顶结构。洞窟后部及两侧下部,有6间小禅室。窟内顶部有垂幛纹、倒立三角纹,两侧墙壁绘有帷幔、树木、飞鸟、人物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考古工作者初步推测,5号窟壁画内容可能与摩尼教有关。
游客在石窟内观看壁画。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木塔力甫 摄
站在窟内,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的长河交融,感受跨越千年的艺术魅力。“太激动了!得知石窟开放,我第一时间就赶来了。能见证这个历史时刻,真是不虚此行,感觉自己和千年历史来了次亲密接触。” 西安游客贺梦杰兴奋地说。
石窟内的精美壁画,让湖北游客杨诗羽沉迷其中。他感慨地说:“这些风格鲜明的画作,让人仿佛遨游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太了不起了,修复后的壁画色彩、细节栩栩如生,让这些珍贵文化遗产重焕生机。”
游客们近距离欣赏古代壁画,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与魅力。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木塔力甫 摄
阿比旦告诉记者,在2009年和2012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胜金口佛寺遗址开展壁画抢险加固工程,先后对石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共发掘寺院两组、生活区一组、洞窟13座、居址27间,出土了约700件壁画残片、上百件文书残片,还有木器、陶器、绢画、织物等大批珍贵文物。
胜金口佛寺遗址负责人李辉朝表示,胜金口佛寺遗址中的多元文化印记,是丝绸之路文明交融互鉴的鲜活见证。它的开放,不仅标志着石窟艺术瑰宝得到系统修复和科学保护,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还让石窟学术研究走向公众视野,大众能够近距离领略石窟艺术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胜金口石窟的壁画。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木塔力甫 摄
“我从事讲解员工作已经7年了,越发意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石窟寺,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学习殿堂。”讲解工作结束后的空闲时间,阿比旦笑着告诉记者,未来,希望有机会去这些地方参观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文化体验。
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胜金口石窟在4月5日对外开放后,将试运行3个月。试运行结束后,正式对外开放。届时,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走进这座文化宝库,感触历史与艺术交融的独特魅力 。(记者 李彦强 木塔力甫 通讯员 阿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