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鲁番㊾ | 孔令娣:让吐鲁番的“紫色名片”名声更响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李卉芳
三月的吐鲁番,春意盎然,杏花挂满枝头,葡萄藤也吐出了嫩绿的新芽。随着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吐鲁番市火山红酒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山红酒庄)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孔令娣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管理葡萄种植园、接待游客、推介葡萄酒产品、宣传葡萄酒文化……她带领公司员工将火山红酒庄营造成令人神往的“诗与远方”,努力让吐鲁番的“紫色名片”名声更响。
3月27日,记者走进这座集酒店住宿、餐饮、葡萄酒展销、旅游、休闲娱乐、康体养生和酒文化展示及个性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酒庄,探访孔令娣投身葡萄酒行业、酿造“甜蜜事业”的故事。
孔令娣在前台了解游客入住情况。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摄
“吐鲁番的葡萄种植史有2000多年,但葡萄酒文化需要新时代的表达。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这份独特的葡萄酒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站在地下酒窖文化长廊,孔令娣看着制作精美的展板,讲述起自己的初心和梦想。
初到火山红酒庄,作为管理者的孔令娣深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打造出差异化的旅游产品。经过深思熟虑,她将目光投向酒庄的特色资源,决定以酒桶客房和地下酒窖文化长廊为突破口,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葡萄酒文化体验。
长达3公里的地下酒窖文化长廊,是酒庄最具吸引力的景点之一。长廊内悬挂着普及葡萄酒知识的展板,仿佛在静静诉说着葡萄酒的前世今生。十多个风格各异的品酒区,全方位展示不同地域的葡萄酒文化。游客坐着观光车穿越长廊,仿佛经历了一次奇妙的葡萄酒文化之旅。“我们邀请了专业设计师,从酒窖布局、灯光设置到文化展示内容策划,每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斟酌,只为给游客带来完美的体验。”孔令娣说。
酒庄的特色酒桶客房,如今也是声名远扬。踏入客房,木质的装饰和巧妙的设计,让人仿佛置身于葡萄酒的世界。孔令娣回忆,他们考察了各地的特色民宿和酒店,通过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成功打造出200余间别具一格的酒桶型客房。“我们希望客房不只是提供舒适的住宿,更要融入葡萄酒文化元素,让客人一踏入房间就能感受到酒庄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在孔令娣的带领下,火山红酒庄秉持“旅游+”发展模式,在农文旅深度融合方面持续创新。酒庄充分利用周边的农业资源,打造葡萄采摘园等项目。同时,结合吐鲁番地域文化,推出研学游等活动,让游客感受葡萄种植的乐趣。此外,酒庄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拓展康养产业,逐步形成了“工业+旅游+康养”的综合性发展模式。
孔令娣在检查客房卫生状况。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摄
今年3月,火山红酒庄成功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是对酒庄发展成果的高度肯定,也让孔令娣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她说:“酒庄成功升级为4A景区后,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景区设施,不断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孔令娣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火山红酒庄入选自治区工业旅游基地、“石榴花”巾帼创业创新基地,并获得市级“五好”党支部、高昌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孔令娣表示,下一步,火山红酒庄将加大旅游项目投资力度,打造葡萄酒主题研学基地,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在运营模式上,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此外,将加强与旅行社及周边景区的合作,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互利共赢。
在抓好酒庄发展规划和管理运营的同时,孔令娣还十分重视酒庄的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她积极组织员工参加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定期开展团建活动,不断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孔令娣在地下酒窖查看窖藏葡萄酒。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摄
火山红酒庄前台米热古丽·阿比迪古丽感慨地说:“我在这里工作6年,见证了酒庄的发展壮大。刚参加工作时,我业务不熟练,多亏了孔总经理耐心指导,让我快速成长起来。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整个团队凝聚力超强,干劲十足。”
吐鲁番葡萄的品牌效应,再加上旅游业的持续火热,让酒庄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在孔令娣看来,未来葡萄酒行业与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葡萄酒文化和旅游体验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单瓶葡萄酒价值有限,但融合农文旅后就能产生几何级效益。所以,未来的葡萄酒庄,不仅要提供优质的葡萄酒产品,更要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社交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暮色降临,火山红酒庄的酒桶客房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勾画出一个宛如梦幻般的世界。展望未来,孔令娣满怀信心地说:“我会继续努力拼搏,力争把火山红酒庄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葡萄酒文化旅游胜地,让吐鲁番的葡萄文化走向世界。”
海报制作:热依拉·热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