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鲁番㊸ | 阿依加玛丽·艾山:十三载坚守诠释医者担当
文/图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买迪努尔 阿丽亚
清晨8点半,吐鲁番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的走廊已亮起灯光。副主任阿依加玛丽·艾山换上白大褂,开始消毒设备、核对病例,这是她十三年如一日的日常。“9点20分前必须完成准备工作,第一批透析患者等着我们。”她步履匆匆,声音温和。
2009年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2012年取得浙江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后,阿依加玛丽选择回到家乡。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浙大一院的进修经历,让她敏锐意识到边疆地区肾病诊疗的短板。2017年,在湖南援疆专家支持下,她牵头成立吐鲁番首个肾脏病专业化治疗团队,率先开展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术和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术。“手术成功率100%,患者再不用辗转乌鲁木齐求医了。”肾病内科护士张晓晓翻着病例本说。
阿依加玛丽正在给科室人员开会。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买迪努尔 摄
面对特殊患者群体,阿依加玛丽总有特别办法。85岁的丁世杰老人接受治疗6年间,她坚持每天查房时俯身询问:“今天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曾有位重症老人因自尊心强不愿求助,她发现后默默带着护士为其更换浸湿的床单,还从家中拿来丈夫的衣物。“老人术后需要营养,我多带份饭而已。”轻描淡写的背后,是连续两周自带餐食、主动调夜班的细致守护。
“夜间透析到零点三十分,就为让上班族不耽误工作。”肾病内科主治医师高圆圆介绍,针对患者需求,2019年,阿依加玛丽在科室增设夜间透析班次,科室全年无休。为减轻贫困患者负担,她带头捐款,还定期组织科室医生利用节假日深入辖区村社开展义诊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
阿依加玛丽日常查房。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买迪努尔 摄
高圆圆回忆,有次凌晨接诊中毒患者,阿依加玛丽接到电话十分钟后就赶到医院,“手把手教我调整透析参数”。
阿依加玛丽总说:“治病救人没有民族界限。”2021年,她先后获评自治区级和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阿依加玛丽日常查房。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买迪努尔 摄
“从没遇到过这样贴心的医生。”丁世杰感慨地说。6年间,阿依加玛丽为他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如今老人面色红润,还能自己遛弯。
深夜时分,最后一批透析患者陆续离开。阿依加玛丽检查完所有仪器,终于脱下白大褂。“只要患者需要,我就在这儿。”路灯映照下,她的身影与十三年前那个第一次穿上白大褂的姑娘,渐渐重合。
阿依加玛丽在门诊看病。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买迪努尔 摄
海报制作:王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