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鲁番㊱ | 毛亮:扎根火洲沃野的植保专家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阿地兰 阿丽亚
在吐鲁番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毛亮忙碌的身影。作为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副站长,他二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促进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1月20日,记者见到毛亮时,他正和同事在高昌区亚尔镇附近的温室大棚里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外面天寒地冻,大棚里的草莓却生长茂盛。毛亮蹲下身子,一边仔细查看草莓的叶片,一边向种植户询问管理情况。
2004年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毛亮主动选择了吐鲁番。最初几年,他主要从事棉花种植技术推广。2015年单位调任植保站工作,他选择了回归本行。
毛亮查看大棚草莓的长势。
“能干上专业对口的工作,算是圆了心愿。”毛亮笑着说。
工作中的毛亮以“较真”著称。每周固定三天到各监测点巡查,随身携带的记录本密密麻麻记满数据。为摸清哈密瓜病虫害规律,他连续三年在45℃的高温下蹲守瓜田,最终总结出“预防为主、精准用药”的防治方案,使病害发生率下降。
在同事眼中,毛亮是“移动的植保数据库”。他主持研发的病虫害监测系统覆盖全市78个监测点,能提前14天预警重大病虫害。2023年烟粉虱爆发前,系统提前发出预警,帮助农户及时防治避免了上千万元的损失。
技术创新是毛亮的工作重点。针对传统农药过量使用问题,他带领团队研发出“水肥药一体化”技术,使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这项技术已在设施农业中推广1.2万亩,每亩节约成本200元。他还发明了鼠害智能监测装置,通过红外感应和数据分析实现精准灭鼠,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毛亮和同事到育苗大棚查看病虫害防治情况。
作为技术带头人,毛亮特别注重团队培养。他制定“老带新”培养计划,定期组织田间实训。在2024年的全疆植保技能大赛中,吐鲁番市植保团队获得了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二等奖。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各区县组建起了一支20余人的植保专业队伍,基层植保力量不断壮大。
面对突发情况,毛亮总是冲在最前线。2022年,鄯善县发现外来入侵物种扶桑绵粉蚧,他连续驻守一线45天,制定出“物理隔离+生物防治”的综合方案,有效遏制了扶桑绵粉蚧的扩散,为当地的农业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
数据显示,在毛亮和团队的努力下,吐鲁番市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从2019年的40.6%提升至2024年的57.5%,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6.9%。近五年累计建立各类示范区73个,辐射带动40余万亩农田,为农户增收超5000万元。
毛亮给大棚种植户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
“农业技术来不得半点虚的,必须脚踏实地。”这是毛亮常说的话。如今他仍保持着每年下乡200天以上的工作节奏,用专业知识守护着这片绿洲的丰收希望。
海报制作:热依拉·热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