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鲁番㉛ | 麦黑丽古丽:用爱架起通往“有声世界”的桥梁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米丽古丽 木塔力甫
麦黑丽古丽·加帕尔是吐鲁番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她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特殊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爱心,为听障儿童架起通往“有声世界”的桥梁。
1月6日,记者在该校一间教室外看到,麦黑丽古丽正轻轻握住一个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部,让他感受声带的震动。一个音节,她往往要带着孩子重复几十遍。从简单的“a、o、e”到复杂的字、词、句,她不厌其烦地示范着口型,引导着气流,捕捉着孩子们那微弱的发声尝试,哪怕只是一丝模糊的音准,她都会给予孩子们热烈的鼓励和赞扬。
“大部分听障儿童刚来学校时,是听不到声音,也不会说话的。我们会为他们佩戴助听器,然后进行听能训练、发音训练和口部肌肉训练。通过这些针对性的训练,孩子们从不会说话,到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交流,然后融入普通学校。每次看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就特别开心,也很有成就感。”麦黑丽古丽高兴地说。
麦黑丽古丽为学生上课。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米丽古丽 摄
在教学方式上,麦黑丽古丽为每名听障儿童量身定制最适宜的学习康复计划,不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她制作的教具独具特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麦黑丽古丽看来,特殊教育的方式不只是在教室,更要在室外。她将课堂“搬”到了室外的运动场上,带着孩子们跑步、跳绳、做游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勇敢尝试,锻炼他们的体魄,增强他们的意志力。
在康复训练室里,她会操作仪器,耐心地为孩子们佩戴设备,专注地观察他们的反应,并根据状态调整训练方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帮助孩子们进步的细节。午休时间,她会轻轻为孩子们盖上被子,坐在床边,陪伴着他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麦黑丽古丽的丈夫艾斯卡尔·艾合买提同为该校教师,全力支持她的工作。艾斯卡尔说:“在家里,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学校,她是很多孩子的‘妈妈’。为了这些孩子,我也要支持她。”
麦黑丽古丽带着孩子进行发音训练。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米丽古丽 摄
在家人的支持下,麦黑丽古丽积极参加各地举办的研修学习,每天还坚持用课余时间学习特殊教育理论专业知识。2018年至2023年,她两次参加国家级听能康复教师培训,并获得“优秀学员”荣誉。2020 年在自治区残联举办的听能康复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自治区三等奖。2024 年在自治区残联举办的听能康复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并入围中国残联举办的听能康复教师技能大赛。
面对这些荣誉,她却说:“能听到孩子们清晰地说话,就是对我最好的肯定。”
麦黑丽古丽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该校党支部书记张立说:“自参加工作以来,她默默耕耘在3至5岁学龄前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饮食起居、日常管理等繁琐工作中,以百倍的爱心和耐心对孩子们开展个别化言语康复训练。”
从学专业到懂专业,再到精专业,麦黑丽古丽用一颗滚烫的心呵护孩子们的成长,在她的关心、爱护、帮助下,已有15名携带助听器的听障儿童顺利在普通学校就学,8 名听障儿童通过测试达到人工耳蜗手术要求,为下一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打下良好基础。
谈及未来,麦黑丽古丽坚定地说:“我会坚守在特殊教育一线,继续用爱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
海报设计:热依拉·热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