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种子”作用 人才活水润火洲 ——吐鲁番“奋进2024”年终特别报道之十
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立三 谢懂飞 刘宇杰
12月20日,冬日的暖阳温柔地洒在火洲大地上,天空偶尔出现一种淡淡的蓝色,树木虽然失去了夏日的繁茂,但它们的枝干在这个季节里显得格外坚韧,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是离别的时刻。湖南省选派的70名援疆专业技术人才圆满完成为期一年半的对口支援吐鲁番工作,2025年元旦过后,即将返回湖南。离别之际,援疆专业技术人才诉说着不舍。
“看到患者恢复如初,我由衷地高兴,对我而言,援疆更多的是收获。”“同吐鲁番各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记忆深处是满满的感动。”“在援疆期间,我参与建设了一些项目,为推动鄯善县快速发展做出了一点贡献,我深感自豪”……
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张张幸福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见证着湘吐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
2023年5月,湖南省第十批援疆专业技术人才从洞庭湖畔来到火洲大地,他们活跃在医疗、园区、文化等领域,与吐鲁番各族干部群众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成长发展,为吐鲁番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12月16日,湖南省援疆干部到克尔碱镇中心学校和学生们一起叠千纸鹤。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立三 摄
医心相印 把健康送至门前
医疗卫生事关千家万户,直接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既是评价综合援疆效益的重要标尺,更是援疆干部人才施展作为的重要舞台。
“这是我刚到吐鲁番不久后收到的锦旗,到现在我还记得患者高兴的样子。”指向一面锦旗,湖南省“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陈杰成就感满满。
12月10日,患者为湖南省援疆医疗人才送锦旗。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普外科病房明亮、整洁,墙壁上“敬畏、拼搏、奉献、协作”的标语醒目。该科以微创技术为诊疗特色,在援疆医生的帮扶下,如今,不仅能处理常见病、多发病,还能够解决区域内的一些重大疾病和疑难危重症,已经成为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科室和自治区级住培专科培训基地。
首例全麻支气管镜检查术、首例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肺活检术、首例经支气管镜新生物冷冻切除术……一年半的时间里,湖南省“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华平完成多个“当地首次”,填补医疗技术空白,创新医疗援疆新模式,有效提高了市人民医院的诊疗水平。
“门诊接诊患者1300余人次、救治患者2500余人次、指导完成支气管镜诊疗操作420余例……”杨华平骄傲地交出自己的“成绩单”。
“这一年半来,我带领科室不断发展壮大,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心血管介入手术量达2000余例,手术量在自治区学科排名第八、全疆县级医院排名第一。我觉得来援疆很值得。”湖南省“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鄯善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运阳说。
湖南省“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王国平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为当地医护人员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
12月10日,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人才陈杰(右一)为徒弟分析病情。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流动的医疗队,铁打的医疗技术。我努力将技术留下,让援疆的成果落地生根,更好地造福当地人民群众。”王国平用“造血式”的帮扶举措带出3个徒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湘才传‘新’火”援疆人才传帮带活动的一个缩影。一年半来,湖南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结对帮带近100名本地人才,许多徒弟顺利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掌握新技术新项目。
在吐鲁番,湖南援疆医生被亲切地称为“毛医生”,即毛主席家乡来的医生。一年半来,这一批62名“毛医生”,推动南华大学吐鲁番市人民医院附属医院挂牌,打造学术品牌,开展业务指导、学术交流等活动87场次;首次联合发表高质量SCI论文,获批科研项目12项,带培医护人员5000余人次;深入基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基层巡回义诊活动335批次,累计服务各族群众2.9万余人次;加强培养帮带,强化人才建设,让近100名本土人才成长壮大;勇于开拓、追求卓越,让159项新技术、新项目落地发展,填补吐鲁番市域乃至疆内空白……
11月 22日,红石榴·湖南援疆“毛医生”医疗组来到托克逊县郭勒布依乡卫生院,开展“守护母婴安全”义诊活动。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阿丽亚 摄
11月22日,鄯善县居民玉山·尕依提因患肝包虫病到市人民医院治疗,如今,他已经完成手术进入康复阶段,过几天就能出院回家了。
“感谢援疆专家,爸爸在家门口就能治好病,太好了。”玉山·尕依提的儿子阿布都外力·玉山笑着说。
12月20日至23日,2024年湘疆微创外科学术论坛在吐鲁番顺利举办。虽临近返湘,为筹备开好论坛,一些援疆专家们仍然坚守岗位、全心投入,用实际行动诠释“在岗一分钟、奋斗六十秒”的承诺。
去年9月,湖南“组团式”援疆医疗队作为全疆唯一医疗援疆代表,在全国“组团式”支援工作推进会作交流发言。今年3月,“毛医生”医疗队获得吐鲁番市“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先进集体,《红石榴·湖南援疆“毛医生”看病润心医疗服务案例》入选自治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优秀案例。衡阳市医疗援疆团队心内科案例获自治区2024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最佳案例。
12月10日,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大屏滚动播放湖南省援疆医疗专家情况简介。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产业发展 让繁荣紧密相系
12月12日,鄯善石材工业园区南区,坑洼的小土路变成了平整、宽阔的公路。
12月12日,鄯善石材工业园区南区道路坑洼早已不见,原来的小土路变成了平整、宽阔的公路。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宇杰 摄
这是湖南省第十批援疆专业技术人才、鄯善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杨昆通过申请1500万元援疆资金建设完成的项目。项目建成后,进一步完善了南区与核心城区及沿线组团的经济和交通联系,促进鄯善县形成“产城融合”的新发展局面。
“我结合工业园区实际情况,重点完成了园区道路60公里、供水管线23公里、排水管线11公里等基础设施项目,努力为鄯善县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杨昆表示,随着道路、管网的不断完善,物流运输将更加便捷高效,有助于推动鄯善县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12月12日,湖南省第十批援疆专业技术人才杨昆(左一)和同事走在建成的道路上。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一年半来,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工作队立足吐鲁番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湘企进吐鲁番,一批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为吐鲁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和强劲动力。
促成2023湖南民营企业进边疆·吐鲁番行招商推介会在吐鲁番市举行,签订33个项目合作协议,签约总额246.18亿元。
促成湖南制造进新疆·吐鲁番行产业对接大会在吐鲁番市举行,投资总额达103亿元,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煤炭煤电煤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多个领域。
促成湘煤集团库木塔格矿区一号露天煤矿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带动劳动就业人员900人,年产值30亿元以上。
……
11月26日,新疆库木塔格矿区一号露天矿项目(筹备期)开工仪式举行。鄯善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坤 摄
2023年至今,湖南省以“红石榴”援疆品牌为主线,在吐鲁番市实施援疆项目190个,安排援疆资金7.52亿元。随着更多企业的参与和项目的落地,吐鲁番将在产业发展、就业增加、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湖南省第十批援疆专业技术人才、托克逊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陈南颖毕业于石河子大学,毕业10年后,他以援疆人才的身份又回到新疆,投身于托克逊县发展建设的浪潮中。
“组织技术培训、引入新的检测设备、为当地同事讲解操作原理……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员,看着大家整体检测水平逐步提高,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日益复杂的质量安全挑战,我由衷感到高兴。”陈南颖说。
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改善民生。近年来,湖南省围绕吐鲁番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编制了纺织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等6个重点产业链全景图,推动湖南优势产业走进吐鲁番,将“输血”与“造血”“支援”与“互利”相结合。
12月12日,湖南援疆帮扶鄯善县工业园区建成投产。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个背篓背到底,我们相信,只要湘吐两地人民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吐鲁番更加美好的明天。”湖南省“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陈华丽说。
双向奔赴 将友谊紧紧相连
“把你戴的帽子摘掉,看路,危险!”
这一幕发生在湖南省第十批援疆专业技术人才、高昌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工作人员钟志坚前往考古现场的路途中,被同事“呵斥”了。
“山路陡峭、太过危险,这‘呵斥’是同事们对我的关心,这是来自‘家人’急切的爱意。”钟志坚说。
去年5月,钟志坚初入吐鲁番,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对外宣传高昌区的文旅事业。一年半以来,钟志坚发表200多篇文章、80多部视频,这些成为游客了解吐鲁番文化、旅游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钟志坚告诉记者,援疆是使命,也是责任,更是两地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见证。许多援疆干部人才可能是第一次来吐鲁番,但是,一踏上吐鲁番这片广袤的大地,他们就像热爱自己的故乡一样建设着这片土地。
12月10日,湖南省第十批援疆专业技术人才钟志坚(右一)和同事整理展览。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一年半来,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工作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湘吐两地各族干部群众手牵得越来越紧、心贴得越来越近,共同绘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盛况。
12月10日,春雨工程——“一起来跳新疆舞”吐鲁番市文化馆赴湘文化交流活动专场展演在湖南省文化馆群星剧场精彩上演。
12月9日,“红石榴·温暖一家人”公益活动爱心温暖包发放仪式在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举行,为吐鲁番市400名低收入家庭青少年送去关爱与温暖。
10月20日,吐鲁番市人社系统干部参加了由湖南省人社厅组织的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10月12日晚,“滨沙之城 童声回响”小红花音乐会在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精彩上演。湖南科技大学“心与馨”志愿支教服务队指导的高昌区第四中学和鄯善县阿曼夏学校红石榴童声合唱团成员与明星艺人同台演出。
……
你来我往,这是一场场双向奔赴。
一年半来,几千名吐鲁番干部群众到湖南学习交流、一大批湖南援疆干部人才与吐鲁番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在吐鲁番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援疆干部人才不是远道而来的过客,而是可亲、可敬的家人。
“援疆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情怀。我们打造名医工作室,建立远程会诊中心,实现多方联合治疗,极大方便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突出问题,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湘吐两地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湖南省“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彭拓超说。
“其实我们想让钟志坚继续留下来,不舍得他离开。新的文化馆在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动工了,我希望建成以后能与他在新的环境下一起工作。”高昌区文化馆馆长玛丽亚·艾尼说。
这是沟通的成果、这是文化的魅力、这是两地人民深情厚谊的有力见证。一句不舍让两颗原本相隔3000多公里的心紧紧融在了一起。
一年半的时间里,湖南省“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一团职工医院中医科主任肖彦真切地感受到当地群众对援疆医生的尊敬、信任、欢迎。她说:“我用自己的技术和热情帮助群众消除病痛,我们是朋友、更是亲人。”
“援疆有归期,情谊无止境,今后无论在哪里工作,我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火洲人民,继续为吐鲁番的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谈起离开,高昌区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急诊科援疆专家黄敏红了眼眶。
短评:
跨越3000多公里、接力26载,湖南省援疆专业技术人才奔赴吐鲁番。如同清泉流淌沙漠,滋润着火洲大地;如同星辰照亮夜空,为吐鲁番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在教育的殿堂里,他们点亮孩子们眼中的璀璨星辰;在医疗的前线,他们用双手托起了生命的希望;在农业的田野上,他们带来了丰收的秘诀……他们的足迹遍布吐鲁番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身影,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风景。
如今,当离别的钟声渐渐敲响,我们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他们的离去,留下的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一份深深的感动和永恒的记忆。
让我们以最高的敬意,感谢湖南省援疆专业技术人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