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初心之问 循理想之光坚定前行
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总有一束星光,破开云雾,照亮了方向。这,就是新闻的力量。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25个中国记者节,这是属于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节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记者的责任,也是新闻人的信仰。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扎实抓好人员队伍整合、平台矩阵建设、运营发展探索和服务功能提升等工作,出实招谋实效,奋力写好“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
回顾过去的一年,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全体新闻工作者积极探索、担当作为,用智慧和汗水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书写着答卷。从繁华都市到田间地头,从重大事件到细微声音,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用真实的笔触和生动的镜头,见证时代的盛事,聆听人民的心声,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展示了新时代媒体人的风采,为建设繁荣富裕、和美幸福的现代化吐鲁番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新征程上,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回首当初为什么选择当一名记者?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帕力旦·尼牙孜:用声音传递温暖和力量
帕力旦·尼牙孜(照片由本人提供)
我是帕力旦·尼牙孜,是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发布评估中心新闻主播,从事工作30年。我的日常工作,是播报新闻与主持节目,看似简单明了,实则承载着传递家乡脉动与变迁的重任。这份职责,远非表面上的光鲜亮丽所能概括,其背后的汗水与努力,或许鲜为人知。
回溯30年前,我初涉新闻播音领域,作为一名非专业出身的播音员,面对《吐鲁番新闻》的首次播报,我在发音、发声、气息调控、镜头表现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播音,是文字与声音的桥梁,是创意与实践的结晶,它要求播音员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与深厚的艺术修养。
面对重重困难,我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每一次新闻的播报,都是我学习的契机,我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刻苦钻研科学发音、气息控制等基本功,同时认真备稿,提升应变与驾驭能力,确保每一次播报都能精准传达信息,深入人心。
从最初的播音“门外汉”,到如今步入专业正轨,我深知这份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服务节目与观众。它更是一个窗口、一座桥梁,让我们得以向世界展示吐鲁番的神奇魅力与蓬勃发展。陪伴吐鲁番成长的30年,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未来,我将与同事们携手并进,继续肩负媒体人的责任与使命,讲述吐鲁番故事,传递正能量,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魅力与温暖。
阿衣古丽·托乎他西:手持话筒,传播“好声音”
阿衣古丽·托乎他西(图片由本人提供)
我是阿衣古丽·托乎他西,是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的一名新闻主持人。
新闻主播是新闻工作的关键一环,是新闻内容的直接呈现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就像是灯塔中的明灯,引导大众在海量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每一个新闻事件都是稍纵即逝的瞬间,新闻工作是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而我们则是这场赛跑地冲刺者。我们必须迅速且准确地了解、消化信息,并准确、高效地传递给观众。
我们的责任重如泰山,手中的话筒和镜头,搭建起大众与真相之间的坚固桥梁。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关乎观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认知。我们以最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信息真实、客观、全面为至高准则,绝不容许有丝毫懈怠。
在新闻报道中,那些温暖的故事时时让我感动不已。采访中遇到的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他们的坚韧、善良和爱,通过我们的讲述传递给更多人。这种情感的传递,是新闻工作最珍贵的价值之一。它让我深刻明白,作为一名新闻主持人,我们是情感的纽带,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如今,媒体融合给我们带来了新挑战,也为我们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我会坚守新闻人的初心,更加努力地学习新技能,深入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精心打磨语言表达能力,将新闻事件生动、准确、清晰地呈现给观众。
以声音搭建桥梁,用服务温暖人心。站在这个舞台上,我将继续发光发热,为观众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成为观众喜爱和信赖的新闻主持人。
谢懂飞:记录真实,讲好吐鲁番故事
我是谢懂飞,是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策划采访中心的一名记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5年。
“你那个博物馆说唱怎么做的?听着蛮有意思。”
“自己写词,AI编曲合成,我也算和机器合作了一把。”
……
前些天,有一些朋友对我制作的《当AI音乐唤醒文物——古道新韵Rap》视频称赞不已,我也很高兴能让大家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吐鲁番文物的故事。
喜欢听歌、爱好说唱……虽然自己唱歌不行,但我也想把自己的这份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以前我总是想,自己不会乐理知识,有没有一款软件能让自己实现歌手的梦想,这个愿景在当下的时代果然实现了。
科技赋能让身为记者的我面临诸多挑战,我经常会有紧迫感,觉得自己随时随地就会被这个行业淘汰掉。所以我沉下心来问自己,记者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做?
今年教师节前,我去鄯善县采访全国优秀教师甘俊侠。开始采访前,甘俊侠很随和,可一旦开始拍摄,她就会非常紧张,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我这样说对不对?合不合适?实在不行你们给我教一下。”甘俊侠说。
我告诉她,采访没有标准答案,我只想了解你,向大家呈现一个真实的你。聊了一会,甘俊侠慢慢打开心扉,将自己活泼可爱、严肃认真的一面呈现了出来。
“当老师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我问甘俊侠。
“没办法,骨子里的认真。”甘俊侠回答说。
说实话,这句话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今后,我希望自己能记录更多像甘俊侠一样的故事,持续输出优质的内容,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个时代温暖和美好。
李彦强:新闻采访,我们永远在路上
我是李彦强,是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策划采访中心的一名记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5年。
在人们眼中,记者整日奔波、笔耕不辍,编辑披星戴月、全年无休;在全媒体时代,24小时开机,365天待命,更是新闻人的常态。事实也确是如此,星光不负赶路人,我们一直在路上。
初入新闻行业时,我怀揣着满腔热情和憧憬,期待着能够用文字记录时代,用镜头捕捉真相。在日复一日的采访中,我逐渐意识到,新闻不仅仅是报道事实,更是传递价值、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记者,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报道新闻,更是要传递正义。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笔触,记录时代变迁,反映社会现实,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
在新闻工作中,我遇到过无数令人难忘的瞬间,还有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人间故事,它们或温暖人心,或引人深思。这些瞬间,都让我深刻感受到新闻的力量,它不仅能够传递信息,更能够激发情感,引发共鸣。当然,新闻工作也并非总是光鲜亮丽。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有时,难以获取第一手资料;有时,我们会受到误解和质疑。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报道的机会。
在这个记者节里,我想对所有坚守在新闻一线的同仁们说一声: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秉持初心,勇往直前,用我们的笔触和镜头,书写更加精彩的新闻篇章。
王娅慧:我与融媒体共成长
我是王娅慧,是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发布评估中心的新媒体编辑,从事工作4年了。这段旅程,既充满了挑战,也伴随着无尽的成长与收获,让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感悟。
回想起参与制作新媒体产品《手绘长卷|打开幸福之“门”》的那段日子,我作为团队的一员,多次深入新城西门村进行实地探访。每一次与采访对象的深入交流,都为我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个村庄的变迁与发展。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丰富的色彩转化为独特的视觉语言,用新颖的表现形式向广大受众展现新城西门村在短短两年内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让新闻画面突破了静态的局限,更极大地增强了新闻作品的可读性、互动性和创新性。
回首这四年的历程,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我的新媒体制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从平面海报、手绘动画到互动式H5等作品的设计,每一次尝试都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进军,每一个新发现都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融媒体世界的大门。媒体创作既是一段诚挚而艰辛的旅程,也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激情的冒险。每一个优质作品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次的激动、紧张、专注、煎熬与不懈的付出。
融媒体,这个充满创新与挑战的领域,不仅赋予了我用文字、画面和声音讲述吐鲁番故事的能力,更让我收获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与赞誉。这便是我所钟爱的新闻事业,饱含深情且充满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与融媒体携手共进,共同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朱福平:再选一次,还做记者
我是朱福平,是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策划采访中心的一名记者,从事新闻工作4年了。新闻工作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热爱,它赋予了我每一天新的意义和动力。
我始终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份信念驱使我不断前行,探寻事实,记录世界。我热爱这份职业,因为它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感和探索的乐趣。
每一次采访对我而言都是一次新的探秘之旅。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我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丰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生活的多彩画卷。在采访中,我不仅是倾听者,更是挖掘者,努力从细节中捕捉最有价值的部分,还原事实真相,传递真实的声音。
拍摄则是一场与时间和心性的博弈。当按下快门那一刻,瞬间即变成了永恒,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美好的瞬间。用镜头把人物的情感细腻地表达,让大家能感同身受,这是挑战,也是成就。当一件满意的作品完成,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难以言表。
当然,新闻工作也充满了挑战。我需要在复杂的信息中甄别真假,保持客观公正,在舆论的漩涡中坚守底线。这个过程中,我遇到过误解和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深知,新闻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成为弱者的护盾,也可以成为正义的号角。每一次报道,都是我对这份责任的履行,也是我在这个信息洪流的时代中,为人们传递有价值的声音的尝试。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职业,我仍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一名记者。因为这是我热爱的事业,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将继续坚守岗位,传递真相,记录世界,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
张明先:以平凡记录不凡
我是张明先,是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策划采访中心的一名记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3年。
有人说,记者只是“记录的人”而已。这个看似平凡的职业,实则肩负着传递真相、弘扬正义、启迪民智的重任。
寻找新闻线索,联系采访对象,赶到现场采访,熬夜加班写稿……每一天,我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常常在黎明前出门,深夜里归家,从热闹的街头到寂静的角落,从繁忙的工厂到宁静的田野,每天从采访对象身上感受正能量。在现场、在一线,我们用生动的笔触、鲜活的镜头记录着火洲大地发生的新鲜故事。
新闻工作也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捕捉到政策背后的深意;需要我们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能够将复杂的政策信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我积极提升文字功底,提高新媒体制作水平,迎接全媒体时代的变革,推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脚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尘,都是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印记和勋章。”作为新闻人,我们年轻一代要争做“实干、快干”的表率,力戒心浮气躁,常怀感恩之心,兢兢业业,善始善终地做好本职工作,守好主阵地,唱响主旋律。
艾尼娃·吾甫尔:32载新闻路,不改“老兵”情怀
艾尼娃·吾甫尔(图片由本人提供)
我是艾尼娃·吾甫尔,是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策划采访中心的一名电视新闻记者,也是一名在新闻战线坚守了32年的“老兵”。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始终保持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以镜头为眼,记录着吐鲁番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变迁。
“新闻现场即是战场,新闻工作者就是战士。”这句话不仅是我的座右铭,更是我新闻生涯的指南针。它时刻提醒我,作为一名记者,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冲锋在新闻的第一线。
我深知,要拍出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必须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因此,我始终坚持“走转改”,不断锤炼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从广袤的乡村到繁忙的厂矿车间,从热闹的社区广场到百姓的家中,我用镜头定格了各族群众的喜怒哀乐,记录了他们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与汗水。
记者这个职业意味着艰辛、意味着奔忙、意味着汗水。但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值得的。因为记者这种不惧辛苦、心甘情愿的付出,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对新闻事业的尊重。我愿意用我的笔触和镜头,为时代留痕,为吐鲁番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2年的新闻路,我见证了吐鲁番的发展与变化,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与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新闻理想,以匠心精神为时代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
买买提·牙古甫:把党的“好声音”准确传递给群众
买买提·牙古甫
我是买买提·牙古甫,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产品译制中心的一名翻译。转眼间,从事新闻工作已经近20个年头了,对我而言,这是一段意义非凡的人生历程。从新闻采写到产品翻译,再到译稿审核校对,不论是在哪个岗位上,我都始终不忘肩上的职责和使命,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群众心坎上。
翻译工作,常被形容为“戴着镣铐的舞蹈”,是被受限的创造,且因语言文化差异,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往往要剥离语言的外壳,抓住原意与本质,才能译出精髓与灵魂。新闻稿件的翻译更是如此,其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需要翻译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时政新闻的翻译工作中,我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确保翻译的准确无误,我反复研读稿件原文,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努力将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群众都能看得懂、看得明白。
工作中,我不断学习钻研,关注国内外新闻动态,了解最新的政策走向和名词术语,并积极学习上级新闻机构的翻译技巧,积累整理最新的名词、句式等翻译资料,与同事们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翻译水平。我深知,准确翻译是对文字的负责,更是对读者的负责。
选择翻译这份事业,源于我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吐鲁番的每一点进步与变化,都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好消息传递给每一个人,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建设热情和生活动力。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在翻译岗位上,用自己的笔触和声音,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为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