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鲁番⑫ | 李斐:守护非遗文化 铸就“守艺人”传奇
在吐鲁番,有这样一位“守艺人”,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新疆大漠土艺馆非遗传承区负责人李斐。多年来,他怀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默默守护着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将“手艺人”的身份升华为“守艺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初见李斐,他笑容可掬,身着一袭带有模戳印花的T恤,扎着小辫,一幅民间艺人的形象跃然眼前。走进他的工作室,琳琅满目的模戳印花布制品映入眼帘,桌布、服饰、背包以及小巧的摆件、挂件等,无一不是他精心制作的艺术品。
李斐正在制作土陶制品。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吉斌 摄
李斐的模戳印花布制作技艺十分精湛。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流程:“白坯布买回来后要先煮,因为其中含有胶质物质,会影响后期印花的吸附。我们上色时,会选用核桃皮、石榴皮、奥斯曼草等天然植物染料。制作过程中,主布上色后要不停敲打,让布中的棉花更松散,这样印花的吸附性会更好。”李斐表示,他享受技艺不断精进的过程,并不觉得枯燥。
除了模戳印花布,李斐还是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从拜师学艺到传承保护,他一直潜心研究桑皮纸的制作与创新。“桑皮纸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现在依然有一定实用价值,先辈们留下来的勤劳智慧以及工匠精神,我们应该代代相传。”李斐说。
李斐手把手教徒弟学习土陶制作技艺。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吉斌 摄
随着技艺的精进,李斐的目光更加深远,他秉持创新技艺的理念,将桑皮纸与雕塑艺术和纸绘画巧妙结合,创造出既具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艺术品。这些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尽显新疆历史文化风情和桑皮纸艺术魅力,深受市场青睐。
然而,李斐并未止步于此,还开始了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的探索之路。他制作的土陶作品造型精美、形式多样、色彩绚烂,独具风格。
土陶作坊制作好的土陶制品。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吉斌 摄
为了更好地推广非遗文化,李斐成立了新疆大漠土艺馆非遗传承区,开展非遗主题的研学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非遗世界。同时,他还在景区和文博场馆设立研学基地,通过展示桑皮纸、模戳印花布、土陶等非遗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吐鲁番、走进吐鲁番。
谈及未来非遗文化传承时,李斐充满了信心。他表示:“我的师傅能够打破家族传承,将这门手艺交到我手里,就是害怕技艺失传。我决心将这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有信心将非遗文化项目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吐鲁番的非遗文化。”(记者 田吉斌 朱福平)
海报设计:王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