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鲁番⑨|杨文清:以古钱币为媒,讲述吐鲁番故事
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朱福平
在高昌区亚尔镇南门社区,有一条被称之为“钱币巷”的小巷子。巷道两边的墙面上,一个个醒目的五铢钱、高昌吉利钱标识似乎讲述着巷名的由来。坐落在巷口不远处的文清钱币收藏屋,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今年82岁的杨文清,就是这家收藏屋的主人。
8月30日,记者见到杨文清时,他正在向游客介绍收藏屋里的各类古钱币。杨文清面前的玻璃展柜内,整齐排列着一枚枚古钱币,而他身后的展台上,则摆放着杆秤、油灯等老物件。谈及古钱币的历史背景及文化价值,老人兴致高昂,娓娓道来。
“古钱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经济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收藏古钱币多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一枚枚古钱币,来展示吐鲁番深厚的历史文化故事。”杨文清说。
杨文清展示自己收藏的古钱币。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杨文清和古钱币结缘,始于1988年。那时,他在吐鲁番市(现高昌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负责文史资料研究工作。在编写文史的过程中,杨文清了解到,人们在古丝绸之路重镇吐鲁番发现过很多古钱币,这些古钱币是丝路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自此,他便萌生了收集研究古钱币的想法。
后来,在一次下乡调研时,杨文清发现村里的孩子在用古钱币玩游戏,这更加坚定了他收集古钱币的决心,“我要将这些珍贵的文化载体保护起来。”
1997年,退休后的杨文清全身心投入到了收集古钱币上。水壶、干粮、自行车……每天早上8点,他就整理好行装出发了。近的乡镇骑自行车去,远的就乘坐客运汽车,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
杨文清(左一)向游客讲解老物件的历史。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高昌吉利钱、西州回鹘钱、突骑施钱、新疆红钱……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文清收藏的古钱币数量日益增多。怎么发挥这些古钱币的作用,成了让他“头疼”的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杨文清决定建设钱币收藏屋,让这些古钱币回归社会。就这样,一个以“文清”命名的钱币收藏屋走进了吐鲁番的历史舞台。他说:“我希望钱币收藏屋可以让大家了解古钱币文化,并从中探索和感受吐鲁番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03年,杨文清加入了新疆钱币学会。通过参观新疆钱币博物馆、会员钱币展和聆听专家讲座、学术报告,他对古钱币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入。此后,他在《吐鲁番学研究》《中国钱币》《新疆钱币》等刊物上发表《火洲瑰宝“高昌吉利”钱》《突骑施钱考》《吐鲁番发现的波斯银币》等文章20余篇,得到了收藏界的关注和认同。
“至2010年末,杨文清在吐鲁番征集到古钱币万余枚,其中收藏国宝级古钱币高昌吉利钱多达18枚、西州回鹘钱(包含单、双面)11枚、突骑施钱6枚……这些收藏对研究吐鲁番经济金融发展史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吐鲁番地区金融志》中,有关杨文清收藏古钱币的一段文字。
杨文清收藏的古钱币。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在收集古钱币的过程中,杨文清还收集了油灯、杆秤、地契等老物件。他说:“这些老物件见证了历史,应该留给后人观看。”
如今,杨文清的收藏之路还在绵延向前。他用30多年的时光为线,串起吐鲁番古钱币的“前世今生”。
“将收藏屋建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我当下最想做的事。”杨文清表示,他要与儿孙们一起,把收藏屋打造得更完善、更美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吐鲁番历史文化。
海报设计:王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