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了吴明珠院士”
“吴明珠院士明天就要离开吐鲁番了,你去跟踪报道一下这位国宝级人物……”
“好的,我收拾一下马上出发。”
7月17日18时许,接到这个重大采访任务,记者心中满是惊喜和期待。
在赶往酒店的路上,有关吴明珠院士的事迹片段,一一在记者脑海中浮现。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瓜类育种专家、新疆甜瓜品质改良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研究员,她为中国“甜蜜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初见
7月18日,吴明珠院士在吐鲁番街头散心。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酒店里,5名出版社的老师在和吴明珠聊天,大家有说有笑,画面十分温馨。
征得吴明珠儿子杨夏的同意后,记者开始拍摄。
吴明珠今年94岁,因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她已经记不清以前的许多事情了,大多数时间都需要静养。
“下午吴院士的状态特别好,和我们聊了一些过往的时光。”一位出版社的老师激动地说。
听杨夏说,这两天来拜访吴明珠的人特别多,大家说得最多的词汇就是感谢。
“我一直很敬仰吴明珠奶奶,我能和她拍张照吗?”从事导游工作的迪里拜尔·阿不都看到吴明珠后激动地跑过来问询。
拍完照后,迪里拜尔拉着吴明珠的手说:“感谢吴奶奶为我们新疆作了这么大的贡献,谢谢您!”
迪里拜尔告诉记者,以前只是在网上看过“西瓜奶奶”吴明珠的事迹,但从未见过本人。“没想到这次能够在吐鲁番见到她,心情非常激动!”
看到迪里拜尔的反应,记者不禁感叹,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我孙子能和您合照吗?”一位老爷爷拉着孙子笑着问道。
爷孙俩从湖北来吐鲁番旅游,孙子叶智诚看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吴明珠奶奶,略显腼腆的他就让爷爷帮忙去要合影。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说国外的西瓜很贵、很少,而国内的西瓜很多、很便宜。搜索相关内容后,我知道了吴明珠奶奶的事迹。”叶智诚说。
“这是你一辈子的荣幸,一定要加油学习。”合影后,叶智诚的爷爷叮嘱他的孙子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家贡献力量。
70多岁时,吴明珠还在和时间赛跑。夏秋在新疆,冬季到海南,天天在瓜地做试验。后来因为患病,她被杨夏接到重庆去居住,方便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刚到重庆那会,母亲经常说要回新疆、三亚。我问她回去干啥,她说瓜地里有活儿要干,再不然就是要育种、授粉。那几年,她在家根本待不住。”杨夏说。
“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在酒店大厅,吴明珠突然唱起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杨夏说:“好多年没听母亲唱歌了,看来她回到吐鲁番后非常高兴。”
这歌声饱含着吴明珠对新疆深深的眷恋之情,她虽然记不得一些事情了,但是有关新疆,特别是有关吐鲁番的记忆还在。
回忆
多年前,严友才一家和吴明珠院士(右二)合影。严友才供图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见过吴明珠院士,她为我树立了榜样。”新疆农科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刘翔宇说。
20多年前,因为育种需要,吴明珠在新疆农科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哈密瓜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开展工作。两人的工作地点都在一个院子,离得很近。
严肃认真、亲力亲为、实事求是,这是吴明珠留给刘翔宇最深的印象。
“育种太难了,吴院士是开拓者。她为发展新疆的西甜瓜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她的伟大无需多言。”刘翔宇说。
刘翔宇也在从事育种工作,他比常人更加懂得吴明珠在62年中培育出30多个品种的不易。
“吴明珠院士75岁还亲自下地干活,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刘翔宇说。
走进科研基地,5座大棚整齐排列,田地被严友才夫妇打理得井井有条。
“看到吴院士来基地,心情很激动。”严友才笑着说。
严友才和妻子都50多岁了,两人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跟随吴明珠在试验田里工作。
“吴院士到我们家乡招聘工作人员,我就来了。那时候年轻,啥都学得快。我授粉最厉害,经过我的手,授粉率可以达到99.5%。”严友才的妻子胡胜群笑着说。
转眼30多年过去了,但这份情缘还在延续。
“我不后悔,当初因为相信吴院士的技术才选择留下。现在,我对吴院士和眼前的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严友才说。
正午时分,烈日炙烤,大棚里湿热难耐,待不了几分钟就汗如雨下。在这样的环境下育种,创造“甜蜜”实属不易。
“你看吐鲁番温度这么高,吴院士却从未叫苦喊累,她真是太了不起了。”胡胜群说。
听着胡胜群的讲述,记者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幕场景:一位老人头戴草帽,顶着烈日,脚踩泥土,不时擦拭着脸上的汗水。
她拼尽毕生精力,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送别
7月18日,吴明珠院士与大家挥手告别。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7月18日8时许,吐鲁番小雨。
这天,吴明珠要离开吐鲁番返回重庆,不少干部群众前往酒店送别。
“吐鲁番好吗?”
“好!”
“鄯善呢?”
“好!”
上车前,一位出版社的老师蹲在吴明珠的轮椅前,询问她对各个地方的感受。当听到吐鲁番和鄯善两个地方时,吴明珠连连称好。
雨后的吐鲁番,微风习习、十分舒适。杨夏说:“来到吐鲁番后,尽量白天早一点出门,要不天气太热,老人的身体受不了。”
回到吐鲁番的这几天,吴明珠去了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见到了她的徒弟,还在哈密瓜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吃了西瓜,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陪她来新疆走一圈。这是她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她对新疆有着深厚的感情。”说完,杨夏让大家收拾东西准备返程。
身边的人搀扶吴明珠上车,可能知道要离开,她一直不停地向大家挥手。
“您一路平安。”
“我们都盼着您再回吐鲁番!”
……
在一声声不舍的道别中,小车缓缓启动。人群中,有人打开手机记录着这一刻。其中,有人在擦拭眼角的泪水,有人则快步跟随着车辆向前。依依惜别的画面,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吴明珠来到吐鲁番的消息,受到全国各地网友的广泛关注。大家也纷纷留言,为她送上诚挚的祝福。
“愿吴院士平安吉祥,新疆人民感恩你。”
“感谢可爱的吴奶奶,愿您健康平安。”
“没有吴老,哪有我们今天的西瓜自由。”
……
“虽然我没见到她,但只要她健健康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因特殊原因,胡胜群这次没能见到吴明珠,心中十分遗憾。她想通过媒体,将这句话送给吴院士。
车渐行渐远,送别的人群还伫立在原地。记者打开手机上与吴明珠的合影,倍感荣光。(记者 谢懂飞 李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