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 建设美好吐鲁番】一座城,那些人——交河故城焕新记
2024年7月14日《吐鲁番日报》第三版图片
■ 文/图 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朱福平
在吐鲁番炽热的七月阳光下,交河故城,这座跨越千年的历史故城,静候着每一位探寻者的目光。它矗立在这片热土上,以它那不屈的姿态,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这两年,吐鲁番市锚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目标,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深入挖掘文物景区文化旅游资源,以历史发展为脉络,融入现代文化、音乐等元素,让沉睡千年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
守护足迹:历史回响与责任传承的华章
穿过交河故城的检票口,左侧一张讲解台犹如时光的门户,静静地守候着每一位踏入历史长河的旅人。讲解员努尔买买提·艾合买提站在那里,用他那流利而充满热情的普通话,耐心解答着游客们的好奇与疑惑。他的话语中,不仅传递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蕴含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
游客在交河故城游览。
“讲解的首要任务是传递保护的理念,提醒游客不要随意踩踏、乱扔垃圾,让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得以永续传承。”努尔买买提如是说。
这位28岁的吐鲁番青年,从葡萄沟的葡萄干小贩成长为交河故城的守护者,他的故事如同葡萄沟中那一串串甜蜜的葡萄,饱含着对家乡的深情与自豪。自幼在葡萄沟的熏陶下,他不仅学会了如何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生活的甜蜜,更在与游客的交流中,渐渐萌生了传播吐鲁番文化的梦想。这份初心,最终引领他踏入了交河故城这片神圣的土地,成为了一名守护者与传播者。
自2019年加入交河故城的守护行列以来,努尔买买提便如同一位忠诚的战士,见证并参与了交河故城的点滴变化。凉亭的雅致、道路的平整,无一不彰显着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游客的游览体验也随之大幅提升。然而,遗址本身那份历史的沧桑与庄严,却如同时间凝固的见证,始终未变。
“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交河故城仍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实属难得。这样的历史遗迹,确实值得一看再看。”陕西游客张金祥说。
城址脚下,十块展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它们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斑驳的影像与细腻的文字交织在一起,讲述着交河故城成功申遗十年来的沧桑巨变。
艾尔肯·艾尼瓦尔,一位在交河故城工作了十年的文保员,他的故事同样充满了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与执着。从申遗成功的喜悦到安防系统的升级改造,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奉献。
“我在交河故城工作整整十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都见证了我的努力与坚持。我是交河故城历史的守护者,也是这段辉煌岁月的见证者。”每当谈及交河故城,他的眼中总是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三代情缘:交河故城的半世纪守护传奇
沿着交河故城的中央大道继续前行,文保员古丽拜克热·买明接过话茬,用她那温柔而坚定的声音,缓缓展开了一段跨越三代人的守护传奇。
“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圣的土地上,我们家三代人的镜头始终对准了交河故城,记录着它的沧桑变化,也守护着它的一砖一瓦。”古丽拜克热的言语中,透露出对家族使命的深深敬意。
7月4日,古丽拜克热·买明和同事在交河故城巡逻。
回溯至1972年,古丽拜克热的爷爷作为先驱者之一,踏上了交河故城文物保护的征途,成为首批文保员。岁月流转,至1990年,她的父亲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成为第二代守护者,继续在这片古老土地上耕耘。而到了2013年,随着古丽拜克热研究生毕业,她毅然选择回到这片充满历史回响的土地,成为家族传承中的第三代文保员,续写着守护交河故城的辉煌篇章。
古丽拜克热的童年,是与交河故城紧密相连的。她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常跟随父亲在故城中巡逻,那时的条件虽艰苦,但父亲那份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摩托车轰鸣中穿梭的三四个小时,或是徒步两日的坚韧与毅力,都深深烙印在她的记忆中。
“爸爸总说,这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守护好它。”古丽拜克热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父亲教诲的深刻理解与传承。
如今,作为第三代文保员,古丽拜克热已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了11年。她见证了守护工作的巨大变迁:从爷爷时代的徒步巡逻,到父亲年代的摩托车代步,再到如今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的精准守护。监测数据的及时反馈,让守护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细致。
“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这座故城,更是那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古丽拜克热深情地说:“我会竭尽所能,保护好交河故城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吐鲁番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这是我作为第三代守护者的神圣使命。”
这一家人的故事,是交河故城无数守护者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默默书写着守护交河故城的感人篇章。
文物保护:光影中的历史重生与修缮新篇
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余晖温柔地洒在交河故城的城墙上,光影交错间,仿佛时间倒流,历史的低语在每一寸砖石间回响,诉说着这座故城的千年沧桑。
自2016年起,吐鲁番市匠心独运,推出了“夜游交河”这一创新体验,巧妙地将现代创意融入古老文明的脉络之中。当夜幕低垂,游客们踏入这片被月光轻抚的古城,通过一幕幕情景交融的演出与互动,仿佛穿越时空,亲手触摸到故城跳动的历史脉搏。
游客刘雨说:“这样的体验真是太棒了!我特地带着家人来,希望能更深入地感受交河故城厚重的历史文化。”
7月3日,施工人员进行修复作业。
“交河故城不仅有美丽的夕阳,还有绚丽的夜晚。”吐鲁番市文物局交河故城文物管理所所长王建东介绍道,夜游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享受,也成为保护遗址、实现错峰参观的有效途径。
然而,面对自然风化的无情侵蚀,交河故城的部分城墙与崖体逐渐显露出裂缝与垮塌的迹象。为此,吐鲁番市今年启动了交河故城保护修缮第五期工程。在总结前四期项目的丰富经验后,此次修缮不仅引入了新技术、新方法,还实现了工具的创新改进,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随着本次加固工程的完成,交河故城的崖体加固工作将取得阶段性胜利,完成度将达到80%。”王建东满怀信心地说,“未来,我们还将把东侧的崖体加固纳入第六期修缮计划,为交河故城的全面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2006年起,国家已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资金,致力于交河故城的保护修缮工作。2014年,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部分,成功跻身《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历经十年的精心呵护与传承,交河故城正以崭新的面貌,向世界展示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辉煌成果。
“修复文物,就是在呵护我们的历史。”王建东的话语中充满了责任与使命,“我们的目标,是以最小的干预,让交河故城恢复其原貌,确保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在我们手中得到完美的传承,让后世子孙也能领略到它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