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改革“关键招” 激活经济“新动能”——吐鲁番市推进深化改革开放系列报道之一
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吐鲁番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党中央工作部署、自治区党委工作安排,向改革最关键处发力、向最核心处突破,用好改革“关键招”,转变发展方式,开拓发展空间,全市经济迸发出强大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267.2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588.11亿元,增幅12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2137元增长到84919元,增幅10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0元增长到40762元,增幅10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516元增长到19676元,增幅131.05%。(数据来源:吐鲁番地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吐鲁番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幅幅披坚执锐、迎难而上、奋勇前行的改革画卷,在火洲大地跃然呈现。
向新而生 发力“新赛道”
6月20日,吐鲁番市300万千瓦风电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健 摄
6月20日,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托克逊县小草湖风区开工建设,这是吐鲁番市打造千万千瓦级大型清洁示范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总投资近126亿元,年设计发电量约70亿千瓦时,其中200万千瓦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并网。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28万吨。
“这里风资源好,地势平坦,适于发展风电。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实现首批50万机组并网发电。”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总经理彭文春说。
吐鲁番风光资源丰富,素有“风库”和“火洲”之称,是新疆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点开发区域。近年来,我市围绕构建千万千瓦级大型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不断优化风电集中连片开发布局,进行新能源产业链招商引资,加快项目投资建设和落地见效,积极推动风电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新突破。
从2013年至2023年,我市新能源发电规模从76.6万千瓦增长到338.3万千瓦,同比增长4.4倍;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从211.3万千瓦增长到649.3万千瓦,同比增长3.07倍。
解锁新征程的密码,吐鲁番找到了答案——正是新质生产力。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产业在吐鲁番经济发展中正展现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立足吐鲁番发展实际的客观选择,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发力“新赛道”,开拓新空间。吐鲁番市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千亿级产业培育为引领,围绕“七大产业集群”,抓好18条重点产业链,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绿色新能源、煤炭煤电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硅基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抢抓政策机遇和窗口期,瞄准国家战略方向、政策取向、资金投向,精准谋划项目,做深做实项目前期,抓实项目谋划储备,全力以赴抓投资、争项目,紧盯重点领域、关键指标,把准经济运行“脉搏”,主动靠前服务,助力全市经济发展“加速度”。
内外联动 下好改革“先手棋”
在新疆黄金叶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将加工好的葡萄叶装桶。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宇杰 摄
7月9日,位于鄯善县连木沁镇的新疆黄金叶子食品有限公司内,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新鲜的葡萄叶经过加工后走出国门,远销欧洲、北非、西亚等地的40余个国家和地区。
葡萄叶出口,是我市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生动缩影。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城市,吐鲁番市将扩大开放作为“棋眼”,强化内外联动,更大力度“走出去”“引进来”,拓展国际友好城市“朋友圈”,切实做活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把地域优势转化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胜势。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铁联运、物流直通的模式让吐鲁番的对外开放“硬联通”基础更加坚实。依托“铁路、公路、机场”的区位优势,吐鲁番正稳步推进周边对外公路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并积极构建多式联运交通运输体系。围绕打造乌鲁木齐第二机场,积极构建多式联运交通运输体系,以乌吐机场一体化运营为契机,以吐鲁番机场改扩建、临空产业园等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主动服务和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在加快推进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吐鲁番市积极推进物流枢纽和重要节点建设。中欧班列重要节点的建设,让吐鲁番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物流枢纽。此外,吐鲁番还高标准推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并完成了托克逊县黑山矿区陆港型煤炭物流枢纽基地项目的备案。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吐鲁番市积极拓展友好城市“朋友圈”,与日本山梨县等城市保持持续的交流与合作,并加强了与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经贸往来,签署了缔结友好关系意向书。为推动吐鲁番名优特产品的对外销售,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展会,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吐鲁番的国际知名度,也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2013年至2023年的10年间,我市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额3.31亿美元,其中出口2.38亿美元,进口0.93亿美元。目前,我市已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澳大利亚、尼泊尔、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合作关系。吐鲁番对外贸易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破立并举 唱好文旅融合“重头戏”
5月2日,游客在火焰山景区骑骆驼游玩。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健 摄
走进课本上的葡萄沟,亲临《西游记》里的火焰山,参观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城……今年“五一”小长假,吐鲁番人气爆棚。旅游火热的背后,得益于一项政策。
此前,吐鲁番市文旅局宣布,5月1日起,吐鲁番各A级景区执行首次实名购门票、终身免门票政策。无论疆内外的游客,在景区购买一次门票且同意在购票系统中存留个人信息的,就可以凭身份证免费进入该景区,终身有效!
实行该政策当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94.14万人次,同比增长23.82%;实现旅游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26.29%。
吐鲁番市文旅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勇说:“我们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做出一次购票、终身免费游的决定。一方面让更多游客享受到旅游惠民政策的红利,享受到吐鲁番优质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通过门票优惠带动周边酒店、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首次实名购门票、终身免门票政策的出台,是对传统门票销售模式的重大突破。通过降低游客的初次购票成本,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并鼓励他们重复到访,从而实现了旅游市场的长期繁荣。这一政策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文化旅游是吐鲁番最靓丽的名片,也是吐鲁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吐鲁番市坚持先行先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持续深化文旅综合改革。通过强化试点引领、品牌创建、资源整合、消费带动等措施,吐鲁番市在关键环节上取得了新突破,有力推动了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这种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为吐鲁番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文旅项目建设方面,我市紧紧围绕“丝路明珠 葡萄圣城”形象定位,将吐鲁番整体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开展城市景观设计,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完善功能和服务,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围绕扩大旅游消费,我市开展旅游文创产品培育行动,引进优质文创企业,开发了百余种文创产品。开办“吐鲁番礼物旗舰店”,创建吐鲁番博物馆文创街区旅游文创示范基地,建立了集文化元素挖掘、非遗产品制作、文创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文创产品体系。
在历史文化挖掘方面,文旅部门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力度,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遗址遗迹还原,形成可观赏、可体验的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开发寻宝游、文物修复、民间主题博物馆之旅等历史文化研学新产品,推出了夜游交河、吐鲁番博物馆奇妙夜、葡萄夜市等旅游业态,填补了“过夜游”产品空白。同时,依托丝路古道、历史遗迹,推出丝路文化之旅、重走丝绸之路等活动,打造丝路文化研学游产品。
在2013年至2023年的10年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1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5.4亿元;游客接待量从297.4万人次增长到113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从7.4亿元增长到63.85亿元。建设了一批示范性精品景区,A级景区从8家增长到39家。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
“接下来,将持续推动形成以高昌区为中心,鄯善县和托克逊县为两翼,丝路文化体验带、沙漠特种旅游体验带、乡村自驾游体验带齐头并进的‘一心两翼三带’发展新格局,打造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杨勇说。
改革是一场深刻革命,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关键举措,是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先行先试的系统联动,是一分部署与九分落实的合力攻坚。今后,吐鲁番将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把准改革方向,明确目标任务,健全激励机制,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以科学的谋划、创新的魄力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让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走得更加坚实。(记者 彭丹妮 木塔力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