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吹热”沙经济 文旅融合闯新路——吐鲁番市沙疗康养产业发展小记
入夏以来,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开启高温模式,独特的气候给沙疗康养提供了极佳的环境,“不怕热”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沙疗,享受大汗淋漓的快感,期望在滚烫的沙海中缓解身体的病痛。
近年来,吐鲁番市大力推动沙疗康养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如今,沙疗,这种古老的养生秘法,已然成为了推动旅游发展、助力农民增收、传承非遗技艺的兴旺产业。
游客纷至人气旺
游客体验沙疗。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7月2日,记者探访了吐鲁番市维吾尔医医院沙疗中心,只见高低错落的沙丘上,五彩斑斓的太阳伞如同点点繁星,为这片热土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伞下,游客们在医护人员的细心指导下,将身体埋入温度适宜的沙土中,尽情享受沙疗带来的舒适与放松。
高昌区亚尔镇上湖村党支部书记沙拉木·木提拉介绍,随着沙疗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前来体验沙疗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今年截至目前,该村已接待沙疗游客超过2万人次,预计全年将突破10万人次大关。
“沙疗热”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还促使旅游模式从传统的“一日游”向更加深入的“多日游”转变。
四川游客段明菲告诉记者,自2018年起,每年夏季她都会来吐鲁番沙疗,感觉膝关节比以前好了很多。在吐鲁番沙疗,吃住都很方便,边度假边治疗,感觉很好。
吐鲁番的沙疗资源得天独厚,据统计,每年慕名来吐鲁番进行沙疗的游客逾30万人次。
古老技艺焕新机
医务人员指导游客埋沙。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字昂 摄
沙疗又称沙浴,是埋沙疗法的简称,是利用阳光、干热、压力、磁力的综合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2014年11月,“沙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每年的6月至8月,是吐鲁番沙疗的最佳时节。此时,吐鲁番市维吾尔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克然木·阿不地热木都会和医务人员一起,带着医疗设备来到沙疗中心,为游客提供健康指导。
“沙疗期间要注意饮食,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避免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沙疗期间不能洗冷水澡……”克然木和同事一边挨个查看、询问游客的情况,一边指导游客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沙疗。
克然木介绍,为了给广大游客提供舒适、便捷、贴心的服务,今年该中心投入30多万元对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改造,设立了沙疗特色治疗区,并新增30名医护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沙里淘金腰包鼓
上湖村道路两侧摊位林立烟火气十足。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沙疗旺季的到来,也带动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上湖村村民纷纷抓住机遇,通过开设家庭旅馆、经营特色餐饮等方式,在为游客提供周到服务的同时,也鼓起了自己的腰包。
记者在村民亚生·沙塔尔开办的民宿看到,小院干净整洁,客房设施俱全,不少游客晚上选择入住他家的民宿。
亚生告诉记者,2017年,他开办了这家民宿,占地1200平方米。初期由于资金有限,民宿设施不是很完备,游客接待量相对较少。后来,随着上湖村“沙疗小镇”项目的建成,他也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了800多平方米的沙疗场地,打造集沙疗、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特色民宿。
“现在,我家民宿有客房12间、30多张户外床。沙疗旺季到来后,每天可接待游客100人,一年收入能有20万元!”亚生喜滋滋地说。
行走在上湖村道路上,引人瞩目的除了各具特色的民宿,还有路边林立的各类摊位,特色美食、民族服饰、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村民艾力·艾合买提紧抓商机,在开办民宿的同时,还经营了一个干果摊位。他说:“每天傍晚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既要为游客办理入住手续,还要照看摊位,常常忙得脚不沾地。虽然累了点,但收入却一年高过一年。”
近年来,我市紧抓沙疗康养产业发展,对沙疗场所周边酒店、民宿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游客服务质量。同时,以沙疗康养为切入点,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农业”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目前,上湖村从事沙疗服务业的人数达2200人,建有标准化农家客栈、家庭旅馆、特色民宿57个,餐饮店、商超112家,村民的增收致富路进一步拓宽。(记者 刘字昂 张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