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饭竟进了ICU!关于热射病的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高温桑拿天气,网友吐槽“出门像被牛舔了一口”。据中国气象局,预计7月7日白天,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重庆东部、华南大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吐鲁番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新疆吐鲁番盆地、山东西南部等地局地可达40℃以上。
天气炎热要注意!男子厨房里炒菜患热射病住进ICU
高温闷热天气已造成山东、河南等地发生了人员中暑案例。据陕西新闻消息: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曾收治过一名热射病患者。据了解,该男子在自家面馆厨房忙活时突然晕了过去,送往ICU时神智已经昏迷,体温超过41℃,身体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经医生诊断,为劳力性热射病。
据人民日报消息:近日,浙江绍兴。一轿车司机与乘客因“热射病”失去意识,车辆突然停在路中间,后车司机第一时间察觉不对,果断上前破窗救人,两人及时获救。
高温闷热天气极易引发中暑,甚至热射病。出现头疼头晕、出汗多、注意力不集等轻微中暑症状,可尝试自行调节;如果出现严重中暑甚至热射病,一定要及时送医治疗,避免中暑引发脏器衰竭,危及生命。医生提醒:热射病病死率高,早发现,早处理,早降温,才可能存活下来。
热射病可致死 盘点8大误区助你安全度夏
热射病就是中暑吗?出现热射病症状及时降温就可以了?不出门,就不会得热射病了吧?小编盘点关于热射病的8大误区,盛夏时节助你远离“高温杀手”。
1. 热射病就是中暑,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炎炎夏日,中暑常常发生,大家觉得喝点水、降降温就好,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但中暑也分几种类型,其中热射病是重症中暑里最严重的类型。热射病并非引发体温升高这么简单,而是产生一系列可怕的生理反应,患者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热射病死亡率非常高,普遍的死亡率可达到50%-70%,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死亡率会高达80%。
2.出现热射病症状,在家降温即可?
中暑一旦发展到了热射病的阶段是极其危险的,热射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体外降温、体内降温、药物降温以及对症治疗,一般在家中能做到的散热、通风等仅是体外降温,对于热射病的救治远远不够。因此,当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等热射病症状时,不要犹豫,及时拨打120,尽快送医。
3. 在室内,不会出现热射病?
热射病并非室外专属,温度高、通风差的室内小环境也可能引起热射病。像长时间待在封闭空间内的装修工人、车间工人就属于热射病高危人群;一些老人居住在通风不良、没有安装空调的老旧房屋,也容易出现热射病。
4. 不做剧烈运动,就不会得热射病?
很多人认为,热射病一定是高温下剧烈运动才会产生,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前者指夏季剧烈运动者、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后者常见老人、婴儿、孕产妇等体质稍弱的人群。2022年夏季,山东就发生了产妇“坐月子”期间捂热,最终因热射病不治身亡的事件。
5. 测了体温不高,就不是热射病。
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这里提到的核心温度,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而我们日常测量的腋温或耳温仅是体表温度。直肠温度最高可以比腋温高出2.1℃,当体表温度尚属于“低烧”时,核心温度有可能已属于“高烧”。因此,我们日常测量的腋温或耳温仅可做参考,不能完全作为诊断热射病的依据。
6. 只有夏天才会有热射病?
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容易诱发热射病,但热射病并非夏季专属。如在不通风的高温厂房长时间工作的工人、面对熊熊烈火的消防员,甚至冬季蒸桑拿的人都可能发生热射病。因此,在其他季节也需要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以免延误治疗。
7. 高温天,多吃冷饮可以预防热射病?
吃冷饮并不是预防热射病的好办法,要预防热射病最重要的是多喝水,包括白水、盐水、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的饮料。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会让身体失去水分,并不建议喝。大量进食冷饮还会加重肠胃负担,因此不是预防热射病的首选。
8. 女性体质弱,更易得热射病?
通常来说,女性热适应能力较男性弱,但大量临床数据显示,男性热射病患者要多于女性,这应该与男性更多从事户外工作及重体力活动有关。如室外高温作业者、炼钢工人、消防员、运动员、参训士兵等都是热射病高危人群。因此提醒广大男同胞们,切不可因为自己体能好就对热射病掉以轻心。
热射病死亡率高,因此预防的意义大于治疗。炎炎夏日要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或活动的时间,必须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晒避暑措施、勤补水。当出现早期中暑症状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展成热射病。而一旦出现热射病症状,要紧急送医抢救。(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