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三季度“吐鲁番好人”候选人公示
根据自治区文明办安排,吐鲁番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评选推荐活动,经各区县各单位逐级推荐、资格审查、综合评审,现确定合里力·热合曼等3人为2023年第三季度“吐鲁番好人”候选人,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8月9日-8月13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向吐鲁番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反映。
联系电话:0995-8527839
吐鲁番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2023年8月9日
助人为乐好人合里力·热合曼
勤劳致富不忘本 热心帮扶身边人

合里力·热合曼,男,维吾尔族,1961年1月生,群众,托克逊县郭勒布依乡尤库日克喀拉阿什村村民。他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后,不忘村里众乡亲,带领周边村民一起勤劳致富,帮助家庭困难村民解决生活难题,累计捐款捐物近3万元,用实际行动扶贫济困、关爱邻里、带富乡邻。
抓住市场机遇,通过辛勤养殖致富
合里力是靠养殖技术致富的农民。前些年,合里力经过市场调查发现牛羊养殖发展空间大,便从外地购买牛羊进行育肥然后销售,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2019年,他与别人合伙买了60头牛,当年养殖收入就有10余万元。目前,他已经有了300多平米牛羊圈,并建有配套的饲料池。
为了更好地发展养殖业,合里力在自己的20亩地里种植饲草,扩大养殖规模,实现了收入快速增长,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农民之一。2021年,他又投资60万元买了一辆半挂车用于运输,进一步提高收入。
主动帮扶村民,传授养殖技术
通过养殖致富后,他想着带动身边人一起致富。村里有几户村民经济条件差,过年过节期间,他就带着米面油生活用品上门看望,主动传授养殖技术、经验和致富方法,鼓励村民通过养殖增加收入,10多户村民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也开始了家庭小规模养殖,带动增收6万余元。在合里力看来,村民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不管谁家有困难,都要互相帮助。
村民张玉厚一直记得合里力对他的帮助。那时候,他家里十分艰苦,母亲去世时家中无钱料理后事,正当一筹莫展时,合里力雪中送炭,送来了1500元钱,张玉厚才顺利渡过难关。“合里力大哥是个热心人,对我们从来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像我我们的亲人一样,不计回报地帮助我们,合里力的恩情我将铭记一生。”张玉厚说。
合里力心里始终牵挂着有困难的村民,一些困难家庭没有燃煤过冬,他就送去价值20000元的煤炭和暖气设备。
吃水不忘挖井人,用行动回馈社会
有些邻居看到合里力生活越来越好,常来他家“取致富经”,他说:“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好,要多学习新知识,开阔视野,只要勤劳致富,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看到便民警务站的民警工作辛苦,他便在闲暇之余做了抓饭,送到便民警务站。天气炎热,他和妻子购买了2000元的饮用水和消暑饮料给民警送去。2020年,村里修建广场,他又捐款2000元用于购置了一些灯具;2021年春节期间,他为23名困难家庭送去价值2990元的米面油等生活物品。
村民们都说,虽然合里力是一名普通的农民,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一心一意帮助周围人,是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敬业奉献好人克热木·肉孜
扎根农村30年 守护一方群众健康

克然木·肉孜,男,维吾尔族,1973年8月生,中共党员,吐鲁番市高昌区胜金乡卫生院木日吐克分院村医。克然木近三十年如一日,走村入户,默默奉献,及时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守护者”,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工作者”“优秀党员”。
从热爱走向职业,始终如一坚持
1993年毕业于吐鲁番卫校的克然木·肉孜,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对家乡亲人的热爱,回到从小长大的村医疗站当了一名村医。那个年代,村医疗站条件简陋,没有医疗设备辅助,全凭个人经验为老乡诊断治疗。他曾经踌躇过、彷徨过,在这样的环境,自己能不能做好村民健康的守护者,经过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和感动后,最终他选择了坚持,他经常说“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他认为,仅有为村民解除病痛的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牢固的医疗技术功底,于是他经常自费购买大量医药类书籍刻苦研读,只要有时间就仔细翻阅,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即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也坚持读书学习。行医生涯近30年,他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行医水平,经他治愈的各类患者成百上千,深得群众敬仰。近年来,公共卫生服务及新农合工作都要求电脑操作,他又从零学起,虽然困难,但他坚持边学习边操作,多年来从未出现过差错。
视病人为亲人,用心用情呵护
他所在的木日吐克分院所辖木日吐克村、艾西夏村、胜利村、阿克塔木村4个村,人口多,最远的村民家距离分院7公里多,谁家中都有什么人患了什么病,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谁家老人的慢病药该买了,克然木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近3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和巷道,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村民生病,他都以最快速度出诊,都会赶过去为病人进行治疗,有时候等到病人病情稳定时已是深夜,他还要再三嘱咐后,才放心回家,他经常给老婆说“我的事业就是我的生命,我的病人就是我的生命”。凭着扎实的业务技能,真诚的服务态度,对待病患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克然木深受村民们的普遍喜爱和赞誉。
紧跟时代变化,做好健康宣传员
随着社会发和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村民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愈加重视健康知识和科学养生,于是克然木又积极投身卫生健康宣传行列,大力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推广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各族群众提高自我防护和健康管理能力。
克然木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孝老爱亲好人吐尔尼沙·吾甫尔
照顾残弱家庭20余年 用真情书写孝老爱亲故事

吐尔尼沙·吾甫尔,女,维吾尔族,1975年10月生,群众,吐鲁番市高昌区环卫中心办公室文员。自她结婚后,二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有重病的公公、婆婆,照看身患残疾的小姑子、小叔子,用真情诠释着新时代孝老爱亲的含义,赢得了家人、同事和邻居们的一致好评。
克服畏难情绪,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公婆
结婚后,吐尔尼沙搬进了公婆家,公公脑瘫多年、婆婆患有腰间盘突出、高血压、冠心病,还有未出嫁的小姑子患有1级残疾,未成家的小叔子患有2级残疾,两人还患有先天性精神疾病,生活都无法自理。刚嫁入的她面对这样残弱的家庭有些畏难情绪,但她最终没有退缩和逃避,悉心照料起了丈夫一家的衣食起居。
她的公公在68岁时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这一病就是卧床5年。5年间,她和婆婆、丈夫一起共同帮助公公穿衣、洗漱、喂饭、按摩、泡脚、通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她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虽然全家都把公公照顾的很好,但因脑梗严重,后期无法救治辞别了人世。“老伴生前常说,别人家娶的是儿媳,我们家娶的是闺女,我真的很感谢吐尔尼沙女儿和我们成为一家”,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
不离不弃,尽心抚养残疾亲人
吐尔尼沙的小姑子小叔子多次寻医都没有结果,但她从没有放弃过他们。夏天的吐鲁番很热,她为了让孩子们尽可能干净舒适,每天给他们擦身体、洗澡;冬天,小叔子小姑子穿着棉裤还容易尿裤子,她下班回家不管再晚再累,都要把孩子们的棉裤棉衣清洗干净,用热毛巾给姐弟擦拭身体。小叔子和小姑子从小到大唯一会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而她们却把第一声妈妈给了她们的嫂子吐尔尼沙,每当她们叫她“妈妈”时,她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真诚相待,与婆婆和睦相处
吐尔尼沙因多年照顾家人,日复一日做饭、打馕、洗衣,患了关节炎,手指疼得要命,但她对婆婆的孝敬、对小姑子小叔子的关爱却没减弱半分。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吐尔尼沙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自从嫁入婆家,她们俩就从没有闹过矛盾。
二十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地照亲人,受到了父老乡亲和单位同事的一致赞誉,也树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