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照片里的新疆》⑥从第一炉钢水到现代化上市企业
1951年,王震将军率领驻疆解放军指战员和新疆各族群众开进荒无人烟的头屯河畔,誓要建起属于新疆的钢铁脊梁。
当年9月16日,作为新疆军区学工队队员,晏章华加入建设大军。这群 “钢铁门外汉” 从零起步:白天在工棚学文化、记规程,夜晚围着图纸琢磨技术;矿石破碎全凭榔头硬碰硬,高炉加料靠人扛肩挑往炉顶倒;采矿用十字镐掘土,运矿靠毛驴和骆驼…… 老人的回忆里,创业的艰辛如黑白电影帧帧闪过。
1952年,第一炉火红钢水奔涌而出,整个车间沸腾了:掌声雷动,泪水横飞,人们紧紧相拥。新疆“手无寸铁”的历史,终于在这一刻被改写。
从“地窝子”宿舍到花园式厂区,从人工榔头碎矿到 “8+1” 数字系统管控全流程,八钢的变迁,正是共和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鲜活注脚。
如今,走进八钢厂区,蒹思湖畔芦苇摇曳,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静静耸立,无声诉说着:艰苦奋斗的基因从未褪色,它正循着时代脉络汇入创新洪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奔涌向前。
□监制:梁伟
□编导/制作:梁伟 金佐坤
□记者:石鑫
图片由新疆图片库提供
[责任编辑: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