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青年81岁“网红”惊艳全场 农村舞蹈队舞出新时代农民新生活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
“天山脚下舞翩跹,各族乡亲心相连。”11月8日的乌鲁木齐天山万科被热烈的氛围紧紧包裹。欢快的鼓点一响,身着艳丽服饰的舞者们踏步登场,裙摆飞扬间带起阵阵风,银饰碰撞的清脆声响与观众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在这里启幕的“我们村的舞”2025年自治区群众舞蹈大赛巡回演出,用鲜活灵动的舞姿,打破了人们对农村舞蹈队的印象。
11月8日至9日,这场群众舞蹈大赛在乌鲁木齐天山万科、经开万达及会展吾悦广场同步开展,来自全疆各地州市的42支舞蹈队,接连带来9场精彩巡演。
提起农村舞蹈队,不少人心里会冒出3个刻板标签——“都是大爷大妈”“服装道具土气”“热闹但没新意”。但当这些来自新疆乡村的舞者站上舞台,每一个舞步、每一套服饰、每一段背后的故事,都在重新定义“我们村的舞”的模样。
“谁说村舞蹈队只有中老年人?我们年轻人也爱跳。”在天山万科的巡演现场,霍尔果斯市“国门石榴籽”文化文艺志愿者服务队领队根·帕古交指着舞台上活力四射的队员笑着说。这群来自霍尔果斯的年轻人充满干劲,舞蹈队18名队员分别来自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年龄从23岁到39岁不等——有开店创业的个体经营者,有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还有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当《国门舞韵》音乐响起,队员们踩着明快节奏翩翩起舞,脸上笑容里满是对家乡的自豪。“我们想通过舞蹈告诉大家,霍尔果斯不仅有繁忙的口岸,还有一群热爱生活、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根·帕古交的话语道出了队员们的心声。
村舞蹈队的衣服能有多好看?温泉县哈日布呼镇文化站舞蹈队一登场,就用《泉韵》的演出服装给出了答案——充满艺术美感的服饰搭配,让台下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抓拍:“哇,太漂亮了。拍下来存着,下次我们广场舞姐妹也照着做一套。”乌鲁木齐市民王丽敏一边拍照一边忍不住赞叹。色彩绚丽的面料、精美别致的纹样,再加上与舞蹈主题呼应的设计,让这套村舞蹈服饰成为舞台上一道亮眼的风景。
要是有人说“农村老人跳舞不新潮”,那一定是没见过81岁的“新疆诺爷”爱麦尔·热孜。满头白发的他站在舞台上,却有着不输年轻人的活力:跟着音乐抬手、转身、扭腰,每一个动作都干脆利落、节奏感十足。作为拥有近7万粉丝的“网红”,爱麦尔·热孜跳舞已经快50年了,连他自己都记不清第一次登台是哪一年。“现在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我家盖了大房子,还买了小汽车,啥也不愁。现在就想把心里的开心都跳出来,让大家也跟着乐。”老人的话语朴实又真挚。
这次,爱麦尔·热孜的家乡——库车市牙哈镇舞蹈队带来的节目是《丝路舞韵》,舞蹈灵感源自家乡的龟兹壁画。为了编好这支舞,队员们一次次走进石窟,仔细观察壁画上古人的舞姿神韵,再融入现代舞蹈的表现手法,最终呈现出这支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时代活力的作品。“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龟兹的美,这才是最潮的事!”老人的话引起现场阵阵掌声。
从霍尔果斯活力满满的青年舞者,到温泉县令人眼前一亮的精美服饰,再到爱麦尔·热孜这样“潮范儿”十足的高龄舞者,这场舞蹈大赛中的农村队伍,跳出的不只是优美的舞步,更是新疆乡村的崭新面貌。村舞蹈队也早已不是刻板印象里的模样,它们正以多元、鲜活、向上的崭新姿态,舞出新时代新疆乡村的新风尚。
正如观众艾力江·司马衣所说:“虽然比起专业舞者,他们的技巧或许不够娴熟,但他们的舞蹈里满是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这份真诚比任何专业技巧都更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