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有位敢拼的“彩椒书记”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疆林 通讯员 方文静
11月初的帕米尔高原,寒风习习,而阿克陶县恰尔隆镇昆仑佳苑社区旁的彩椒种植基地内,温室大棚中正展现出勃勃生机。五彩椒幼苗破土而出,叶片在牵引绳旁舒展挺立,种植户穿梭其间,细心浇水、调控温湿度。
大棚里,恰尔隆镇喀依孜村村民围在村党支部书记哈丽帕・买买提吾如孜身边,争相请教幼苗管护、水肥配比的技术要点。
这位被大伙亲切称为“彩椒书记”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用实干与担当打破传统种植瓶颈,让曾“连吃蔬菜都少”的搬迁群众,靠着小小的五彩椒实现增收。

“群众怕风险,党员就先上!”这是哈丽帕当年推动五彩椒种植产业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那时,恰尔隆镇的搬迁群众虽已分到确权到户的温室大棚,但长期以种植豇豆、西红柿为主,品种单一导致产量低,大棚的经济效益始终难以提升,群众的种植积极性也备受影响。
如何破解品种单一的发展难题,成为哈丽帕心中最紧迫的任务。她牵头组织党员骨干开展“发展意愿大家讲”活动,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很快摸清了大家的想法:群众对“种新品、学技术”的意愿十分强烈,但普遍担忧“投资大、没销路”,不敢轻易尝试。
为彻底打消群众的顾虑,哈丽帕决定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探路。
她带领党员种植能手克热木・吾如孜和居马力・阿力远赴山东寿光,辗转多个蔬菜种植基地考察学习,把疆外五彩椒种植技术和经验,“搬”回了帕米尔高原。
回到村里后,她当即从村集体效益不佳的大棚中选出22座,组建起党员试种先锋队,自己带头吃住在大棚旁,白天跟着技术员学习育苗、整枝、授粉,晚上查阅资料钻研温湿度调控技巧,还专门邀请疆内外技术员长期驻园指导,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五彩椒种植中。同时,她积极对接企业,和企业提前签订收购合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上半年,22座大棚里试种的五彩椒喜获丰收,凭借优良品质全部售罄,销售额达40余万元。
“看着党员们实实在在挣了钱,我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也想跟着干!”曾经犹豫观望的村民塔森・玉苏普,在参观了丰收的大棚后,主动找到哈丽帕申请加入五彩椒种植队伍。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抱团发展才能走得更远。”在哈丽帕积极推动下,今年8月,恰尔隆镇6个村打破地域界限,成立了新疆恰果进出口有限公司。目前已整合大棚规模化种植五彩椒,产品瞄准中亚五国等海外市场。
得益于恰尔隆镇靠近口岸的区位优势,五彩椒还尚未上市就获得外商的重点关注。预计2026年春节前成熟的二茬五彩椒,售卖后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至少210万元。
如今的恰尔隆镇,五彩椒早已不只是带来收益的“致富果”,更成为凝聚人心的“民心果”。目前,全镇已有230名群众在五彩椒种植基地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超过3万元。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接下来要继续抓品质、扩规模、拓市场,让更多群众通过种五彩椒过上更红火的日子!”哈丽帕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