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首场暴雪,缘何“酝酿”这么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谢慧变报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经过数小时“酝酿”,11月5日,乌鲁木齐入冬的首场暴雪终于铺开。这场从午后延迟至傍晚的降雪,仿佛仍在与秋天进行“难舍难分”的纠缠。

11月5日,车辆行驶在雪中的乌鲁木齐街头。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摄
“冷空气势力较预期偏弱,东移速度也偏慢,导致温度未能及时下降,降水形态在雨、雪之间反复。”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如琦解释,降雪发生的前提是气温必须降至临界点以下,而此次过程中温度的“迟疑”,直接影响了雪的落地时间。
李如琦坦言,这也是当前气象预报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大尺度天气过程的趋势判断已较为准确,但在具体落区、落时和强度的精细化预报上,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最新预报显示,目前北疆大部地区迎来明显降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天山山区、阿勒泰地区等地形成约10厘米积雪。
预计5日夜间至6日白天,伊犁河谷、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西部、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及塔城地区和石河子市南部山区等地将普遍达到暴雪量级,局部区域可能出现大暴雪。
乌鲁木齐市本轮暴雪主要集中于5日夜间至6日上午。李如琦提示,6日早晨最低气温已降至0℃以下,加之积雪较厚,道路易出现结冰,建议公众出行务必减速慢行。同时建议相关部门提前部署,及时清雪除冰,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雪后,北疆将迎来明显降温,最低气温普遍跌破0℃,最高气温也基本维持在10℃以下。这意味着,北疆地区有望在此轮天气过程后正式入冬。
尽管暴雪“步履蹒跚”,各地应急响应并不“蹒跚”。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交通、环卫等部门提前布防,展现出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为引领的“预警—响应—联动”机制正有效运转。从精准预警到快速执行,从公众配合到社会协同,这场雪既是对城市应急能力的实战检验,也是对现代化治理体系的一次全面阅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气象预报的关键在于‘防’——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李如琦说,这场看似“迟到”的雪,正为新疆完善全链条防灾机制、提升气候应对能力,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思考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