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油莎豆迎采收期 平均亩产创新高
@兵团日报
10月10日,在和墨洛产业园的广袤农田里,1.1万亩油莎豆迎来了成熟采收期。大型专用收获机正在田间高效作业,通过旋耕、采挖、筛土、抖沙等一系列连贯的自动化工序,成功实现了草豆分离,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油莎豆耐贫瘠、抗风沙、能改良沙地还有经济价值,今年和墨洛产业园油莎豆喜获丰收,预计平均亩产可达250公斤,比去年首种时增加100公斤。
油莎豆鲜榨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豆兴军摄
油莎豆又名油莎果、虎坚果,小指甲盖大小的棕色小果,看似其貌不扬,却因丰富营养价值和“一物多用”的经济性,被誉为“沙漠作物之王”。油莎豆几乎全身都是宝,果实可生食、榨汁、炒食、榨油,茎叶是优质饲草,榨油后的饼粕还能加工成糕点、提取淀粉。
油莎豆。图片来源:新疆是个好地方
别看它名字里带个“豆”字,它其实是一种莎草科植物,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大陆生长了上千年。如今,油莎豆漂洋过海,在新疆的沙质土壤中扎根安家。
油莎豆油脂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其中脂肪酸构成可与品质最好的橄榄油和杏仁油媲美。油莎豆具有的丰富营养能满足较长时间的太空生活,成为宇航员的首选。
石榴云综合科普中国、@兵团日报、新疆是个好地方
[责任编辑: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