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壳村”到“幸福圈” 阿图什市基层治理这么干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疆林 通讯员 汗尼克孜·阿布力肯木
“去年分红15.6万元,今年葡萄长势更好,年底大伙腰包肯定更鼓!”10月9日,在阿图什市阿扎克镇阿扎克村葡萄种植基地,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国虎望着成串的晚熟葡萄,喜笑颜开。
谁能想到,3年前这里还是集体经济“空壳村”。转机始于当地基层治理中的各项举措:村党支部整合闲置集体土地,引进优质葡萄品种发展标准化种植;党员带头学技术、跑销路;成立合作社串联农户与市场。如今,葡萄远销国内多个省份,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3.77万元,村党支部获评市级“五好”党支部。
在阿图什市幸福街道和谐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体验按摩服务。侯文华摄
这样的基层党支部在阿图什并非个例。在阿图什市光明街道玛纳斯社区,“家里漏水找王书记,老人办事找古主任”成了居民共识,36幢楼栋墙上的“党员包联公示牌”清晰标注社区党员干部信息。
玛纳斯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梦涵展示的“诉求台账”显示,社区开通“困难诉求直通车”,居民可通过议事厅或电话反映诉求。依托“收集—研判—办理—反馈—评议—归档”的“六步闭环”工作法,该社区今年已解决居民诉求160余件,群众满意度超99%。
近年来,阿图什市聚焦社区“五个优化”服务提质行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强“五好”村(社区)党支部162个,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晒出政务、村务、财务,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的“主心骨”。
“大家别急,今天就把电表的事说清楚。”今年8月,阿图什市幸福街道吾斯塘路社区干部吐尔逊古丽·卡米力刚摆好板凳,十几位居民便围拢过来。此前有居民反映新电表跑速快,她当天联系相关单位并组织议事,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解开了居民们的心结。这样的“板凳议事会”,社区每月开四五场,大小事皆由居民做主,让群众有处说事、有底气议事。
“没想到这么快解决了,不用跑多个部门。”近日,在阿图什市幸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市民艾木拉江·艾白地拉连连致谢。此前,他因借贷纠纷与他人僵持一年半未解决,后来在幸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很快便拿到欠款。
走进幸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接待大厅“信访接待”“人民调解”等窗口排列有序,群众按照“全岗通”干部的指示,即可“挂号”办理业务。该中心主任刘哲介绍,中心实行“司法所常驻、三办四中心轮驻”模式,分类处置矛盾,邻里口角等现场化解、合同债务等由专业调解员介入,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矛盾一站全化解”。
为精准服务群众,阿图什市整合领导留言板、“平安e家”等6大平台,拓宽民意渠道;同时依托“乡村小圆桌”等阵地,常态化开展群众说人、说事、说账、说法的“四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