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疾病与健康学术会议在乌鲁木齐举办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苏璐萍报道)9月10日—11日,中国—中亚疾病与健康学术会议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及中亚国家300余名代表,与法国、德国、俄罗斯、格鲁吉亚等国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区域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合作、医疗技术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协同攻关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达成多项重要成果。
9月10日—11日,中国—中亚疾病与健康学术会议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图/新疆国际医疗中心提供
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国际医疗中心、新疆医学科学院及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等7家医疗、科研机构共同承办。会议设立七个专业分会场,覆盖心脑血管疾病防控、肿瘤防治、呼吸道传染病等关键领域,专家学者完成60余场高水平专题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其间,与会各方就国际医疗合作、科研平台共建等内容签署协议。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正式建立完整、可持续的合作机制,在实施路径上,各方达成共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智能辅助诊疗大数据中心,联合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建立人才培养交流计划,推动传统医药现代化合作等共识。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与中亚各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在卫生健康领域合作基础坚实。“中亚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与多元人文环境,加之现代社会中日益频繁的跨区域交往,形成了该区域特有的疾病谱系,区域联合攻关势在必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国际医疗中心“三位一体”总指挥韩德民表示,本次会议将为中国新疆与中亚各国在健康促进、医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医药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搭建新高地。
据悉,各方将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信息共享与项目合作,深化务实合作;开展联合科研攻关,聚焦区域高发常见疾病,共享研究成果,提升疾病防治能力;加强人才交流与培养,支持互派医护人员及研究人员进修培训,共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医疗专业人才;深化医药研发、生产与流通合作,促进传统医药传承创新,加速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让更多优质医药产品惠及区域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