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她带着户口去新疆支教一待就是20多年
9月11日,#她带着户口去新疆支教一待就是20多年#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近500万。话题中的“她”,就是从河北保定学院毕业的荀轶娜。
2003年,带着炽热的青春与理想,荀轶娜跨越3000公里,来到新疆且末县第二中学任教。这不是短暂支教,而是真正扎根——她把户口迁到了这里。
荀轶娜在为学生们讲题(图片来源于央广网)
多年来,除了2000年和2024年由且末县教育部门直接招聘的老师外,其余年份来到且末任教的,多是保定学院的毕业生——他们被师兄师姐的精神感召,一个带一个,接力西行。这批扎根且末的保定学院毕业生深知,要改变当地教育,必须汇聚更多力量。他们用真诚和行动,不断吸引新教师加入,荀轶娜就是其中一位。
在保定学院读书时,荀轶娜曾看过师兄师姐在且末支教的纪录片。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深深打动了她。“我想到更需要我的地方去。”这个从小乖巧的女孩,第一次做出“叛逆”的决定。临行前,她告诉父母:“我已经决定了,新疆有师兄师姐会照顾我。”
这一去就是20多年,荀轶娜坚守教学一线,将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众多网友为之动容,纷纷致敬:“吾辈楷模!”
截至2024年,荀轶娜和这支支教队伍已经帮助9000多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用教育助力边疆发展。那些孩子中,有人成为乡村教师,有人返乡创办农产品合作社,有人带领乡亲发展旅游。
如今,荀轶娜的“孩子们”眼中是“未来可期”的憧憬。他们脸上的笑容,正是像她一样的教育工作者们所有付出与坚守,最值得的回报。
(综合自新华社 央广网 新疆发布等)
[责任编辑:热依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