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新疆榜样丨司马义·买买提:不畏牺牲 扭转战局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虽然从未见过自己的外公,但麦麦提明·麦吐送对他一点儿都不陌生——外婆擦了又擦的军功章上,有他的温度;烈士陵园墓碑上的名字,有他的忠诚;讲给孩子们的故事里,有他永远停留在22岁的模样……
“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收复羌山口据点战斗中,外公以牺牲自己为代价,为战友歼灭敌人赢得战机。”8月28日,说起外公司马义·买买提的英雄岁月,麦麦提明的语气坚定有力。
“战斗英雄”司马义·买买提。中印自卫反击战烈士纪念馆供图。
司马义·买买提的人生,是从苦难里开出的向阳花。
1940年,司马义·买买提出生于英吉沙县,3岁时父亲被地主活活打死,跟着母亲四处乞讨。1950年,人民解放军的到来,像一道光照亮了他的生活——农民翻身了,好日子来了,他走进学堂,成了连年获奖的模范学生,戴上了团徽。
1958年,成年的司马义·买买提回乡当了会计。1960年新婚不久后,得知部队征兵,他毅然告别妻子,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变成了当年解放家乡战士们的模样。
1962年10月,司马义·买买提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是党的儿子,只要是为了党的事业,就要像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一样,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司马义·买买提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誓言。
10月20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当时,司马义·买买提正在家探亲,听说部队要反击印度侵略军,立即取消休假,赶回连队,申请参加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
26日晚,司马义·买买提和班里的战友一起,乘汽车到喀喇昆仑边防执行任务。突然,一串子弹从右前方的山腰间飞了过来,一股窜入我国领土的印军,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向他们疯狂地扫射,密集的子弹在战士们头顶上飞过。汽车的右前轮被子弹打穿,驾驶员身负重伤,倒在方向盘上。抛了锚的汽车,暴露在一片开阔地带。
在这种环境下压制敌人的火力,只能使用重机枪,而架在驾驶棚上的重机枪,必须转换方向才能反击敌人。印军火力凶猛,重机枪手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一种牺牲自己、扭转战局的念头,在司马义·买买提心中升起。他毅然掂起冲锋枪,一个箭步跨到车后方,探出半个身子,向敌人射击。
果然,这一举动立刻吸引了敌人的火力,轻重武器一齐向他射来。趁此机会,副连长一边迅速组织大家移动重机枪,一边对司马义·买买提喊道:“卧倒,快卧倒!”
“别管我,赶快调转枪口!”枪林弹雨中,司马义·买买提大声吼道。话音刚落,一颗子弹从他左手腕穿过,打进了胸膛,鲜血涌了出来。
他忍着剧痛,继续坚持战斗。战友要给他包扎伤口,他一把推开,口中依然重复那句话:“别管我,赶快调转枪口!”
就在司马义·买买提换弹夹时,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肋。此时的重机枪还没有调转好,凭借惊人毅力,他猛然站起,端起冲锋枪向印军猛烈扫射。印军又慌忙集中火力向他开火,第3颗子弹穿进他的右肋。
这时,重机枪架好了,战友们瞄准印军,火力压得印军不能动弹。前后不到一分钟时间,局面彻底扭转,全班战士和及时赶到救援的战友们一起全歼了这股印军,而司马义·买买提壮烈牺牲。
司马义·买买提生前穿过的冬常服。中印自卫反击战烈士纪念馆供图。
司马义·买买提牺牲后葬于叶城县烈士陵园,其所在部队为他追授一等功。1963年4月,国防部授予司马义·买买提“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追认其为中共正式党员。
在外公英雄事迹影响下,麦麦提明从小就立下从军报国志向。如今,他已服役20个年头,坚守在外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在喀喇昆仑精神熏陶下,在司马义·买买提等战斗英雄事迹激励下,我们圆满完成联合战役演习等重大任务,凝练出‘敢上、敢打、敢赢’的团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麦麦提明说。
六十多年过去,喀喇昆仑山的雪落了又化,烈士陵园的松柏愈发苍翠。每年清明前夕,麦麦提明和家人会来到烈士陵园,一起祭奠外公和那些为国牺牲的烈士。
当微风拂过松枝,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冲锋号响——那是英雄的呐喊,也是一代又一代人誓死守护祖国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