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 跨越天山 联接世界——新疆机场建设的百年蝶变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建设历经四次大规模改扩建,至2025年形成以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为核心的航空网络体系,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成为促进区域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
● 恒巴提·努尔兰 哈依然·哈尼 / 文
从天山脚下到帕米尔高原,从繁忙的空港到穿梭的航班,一座座空中金桥书写着新时代新疆机场的开放篇章。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建设历经四次大规模改扩建,至2025年形成以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为核心的航空网络体系,新疆民航运输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成为促进区域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的三次历史性跨越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迪化(今乌鲁木齐)东北郊的一片戈壁荒滩上经过简单碾压后形成飞行场地,条件简陋。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开辟了哈密经迪化、伊犁至阿拉木图的航线,向西衔接苏联民航网,向东连接中国航空公司航线。1946年,迪化机场塔台正式启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民航事业几乎从零起步。乌鲁木齐机场在戈壁荒滩上诞生,仅有一条经过碾压形成的长1800米、宽100米的土质跑道,560多平方米的候机楼综合用房。1971年,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破土动工,并定名为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历时12年完成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一期扩建工程。
1984年,新疆航空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新疆民航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此前,受机型限制,新疆航空公司主要维持疆内航线运行,少数出疆航线由其他管理局经营。随着伊尔86、图154等先进机型相继投用,新疆航空公司在东线市场,相继开通乌鲁木齐飞往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大连、厦门、深圳、西宁、济南、天津、重庆等城市航线,其中乌鲁木齐—西宁—广州是新疆首条飞抵高原机场的航线。向西开放方面,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比什凯克等国际航线“破冰”。
1993年1月4日,随着改扩建工程指挥部成立,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第二次大规模扩建准备工作全面启动。1994年4月1日,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开工。1998年8月31日,二期改扩建工程一期竣工,新跑道长3600米、宽45米,飞行区指标达到4E标准。2001年12月16日,二期改扩建工程二期竣工,新增T2航站楼和配套站坪。2002年12月31日,新疆民航3架伊尔86飞机退役,标志着苏制飞机结束了在中国民航的历史使命。
2007年4月18日,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2009年9月29日,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通过验收,新增T3航站楼、航空货站和配套站坪,标志着机场的规模和运营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迭代升级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肩负着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非洲的重要使命。2025年3月,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更名为“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4月17日,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T4航站楼、北一跑道、北二跑道启用,飞行区指标升至4F。
空中俯瞰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秦梅花/摄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于2019年启动,建成的新航站楼规模相当于T1、T2、T3航站楼总面积的3倍,原有的1条跑道升级为3条,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作为核心枢纽的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构建起“对内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经济圈,对外辐射中亚五国、南亚、西亚及欧洲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
为推动货运高质量发展,新疆航空货运枢纽打造了“一站式”通关平台,实现“舱单预录、快速查验、优先放行”,通关效率提升40%以上。2025年5月29日,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单日货邮吞吐量达1368.18吨,创历史新高;截至6月26日,国际货邮吞吐量达4.6万吨,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新疆航空货运枢纽的崛起,不仅是一组组数据的华丽跃升,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对外开放活力的生动写照。
新疆支线机场群的协同发展
如果说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是新疆航空网络的“心脏”,那么分布于天山南北的27座支线机场,则构成了辐射全疆、联通世界的“毛细血管”。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航空网络起步较早,1936年始建的伊宁机场是伊犁州核心枢纽,开辟有飞往疆内外及中亚国家的航线,2024年更名为伊犁伊宁国际机场。2006年通航的新源那拉提机场则聚焦那拉提草原旅游,成为夏季旅游旺季的“空中门户”。2022年新建的昭苏天马机场,作为新疆高原机场,不仅填补了昭苏县航空空白,还促进了当地马产业与冰雪旅游的发展。
1956年建成的阿勒泰雪都机场距市区仅12公里,现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目前已开通重庆、西安等多条旅游热门航线。富蕴可可托海机场始建于1965年,最初为可可托海矿区服务,随着矿区产业转型,逐步调整为旅游支线机场。布尔津喀纳斯机场2007年投用后,凭借距喀纳斯湖仅50公里的区位优势,成为游客抵达景区的“第一站”。
作为中国海拔最低机场的吐鲁番交河机场于2010年7月9日正式通航;2015年12月,被自治区确定为乌—吐机场一体化建设重点机场;2014年,兰新高铁开通,吐鲁番北站距离机场不足500米,吐鲁番交河机场成为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为旅客快速抵达目的地创造了良好条件。
南疆机场深度融入区域文化与经济。喀什机场始建于1953年,2004年6月8日,喀什机场开通第一条国际航线,即乌鲁木齐—喀什—伊斯兰堡航线;2006年3月,喀什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机场成为国际机场,2023年更名为喀什徕宁国际机场。2020年4月26日,塔什库尔干机场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10月12日,塔什库尔干机场定名为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机场;2022年12月23日,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机场正式通航。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机场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机场标高3258米,是中国最西端的运输机场,也是新疆海拔最高、跑道最长的民用机场。
从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繁忙起降,到喀什、伊宁等支线机场的蓬勃兴起,以天山南北一条条跑道为节点编织的空中干支航线网络和东联西出、贯通亚欧的“空中丝绸之路”,已将新疆从西北内陆腹地变为对外开放前沿。
(作者单位:恒巴提·努尔兰,新疆干部学院;哈依然·哈尼,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