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人民币上的新疆故事:金茂芳与她的“钢铁战友”
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二楼展厅,一辆年代感十足的苏联产“莫特斯”拖拉机静静陈列,历经70载风霜却依然庄重如碑。这台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承载着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金茂芳的奋斗记忆。
仪表盘上斑驳的划痕,记录着零下45摄氏度严寒中冻裂的手指印;褪色的方向盘,仍留有当年沉重拉力磨砺出的光泽。1958年,新中国从苏联引进了这批功能多样但操作困难的拖拉机,当时全兵团仅有8台。在金茂芳的精心呵护下,唯有她驾驶的这一辆得以完好保存,最终被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永久收藏。
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金茂芳开过的拖拉机。
1958年至1964年,金茂芳担任拖拉机机车组组长,在这7年里,她竟完成了20年的任务,累计节约油料5万多公斤,节省费用开支8万多元。这些数字,生动诠释了第一代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除了金茂芳的拖拉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还珍藏着许多有关屯垦戍边的红色革命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业历程,更铭刻着第一代军垦人战天斗地的无悔青春。
20世纪50年代初,金茂芳驾驶着拖拉机在田野里耕作。
金茂芳,新中国第一代军垦女拖拉机手,还是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女拖拉机手”人物原型之一,被誉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十二面红旗”之一。
一张承载记忆的一元纸币上,短发迎风飞扬的女拖拉机手,目光如炬,英姿勃发,成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永恒印记。纸币背面,正是辽阔壮美的新疆大地。这方寸之间的画面,不仅是金茂芳26岁的青春印记,更是万千天山建设者用热血铸就的集体勋章。
金茂芳驾驶拖拉机的形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1960年,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以金茂芳为原型的女拖拉机手形象。
站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展台前,这台历经沧桑的“莫特斯”拖拉机,在光影交错中静静矗立。恍惚间,耳畔似乎又响起它驰骋戈壁时的轰鸣声。它不仅是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金茂芳的“钢铁战友”,更见证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
如今,这台静默的拖拉机已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空纽带,让每一个驻足参观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脉动。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廖映月
编辑、制图:李娜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